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 |
2008年的第一天,在发烧中度过,白天睡多了,晚上睡不着,躺在被窝里看书看到凌晨,竟然把老陀的书就这样看掉了一半,终于关上灯躺在床上的时候,退烧药,老陀,早上喝的咖啡一起纠结在脑子里,乱七八糟的入了梦。
坦率的说,老陀的书,不适合这样按照通俗小说的速度来看,因为强度太大,密度太大,最适合的是看一看,放下来,去做点别的,再回来看。结果这次因为看得太快,变成了整个一大坨的钢块一样的东西硬生生的塞在了脑子里,消化不了,于是打算干脆把下半部的看完,然后去看两部轻松小书,调节一下。
我之所以会读得这么快,实在是因为欲罢不能,很多人认为名著是用来当修行用的,都是用有用来形容的,而不是用好看来形容的,但实际上,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都首先都是一部好看的小说。只不过,这取决与你的好看的标准是否提升了,十年前我会认为金庸是好看的小说,两年前我把碧血剑上部看了一半就扔在了火车上,朋友把亦舒作品打包给我,我看了四五行就实在看不下去了,不是故作清高,是真的食之无味,弃不足惜的感觉。
而老陀,我不想说他有深度,有思想之类,我想说,他真的很好看,就拿《白痴》来说,我发现老陀实际上是一个特别善于拍群戏场面的导演,层次,节奏,人物个性,场次调度拿捏得都是那么恰到好处,既有个体的彰显,又没有整体的凌乱,我看电影的一个爱好就是喜欢看群戏电影,不过我知道这件事真的好难做,实际上是很少人能拍得好,搞不好就是闹剧,一个小说家,在同一场次里驾驭好四个以上人物已经是很难了,因为小说毕竟不是戏剧,而老托的列别杰夫别墅那一章里,我数了数,是十九个人。而这十九个人,每个人都个性鲜明,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用的,没有一个人是没有自己的思想的。所以真是让人看到HIGH,看到过足瘾。
我感到头昏脑胀,但是也会感到兴奋无比,因为我隐隐约约的感觉到它内部的结构和节奏是清晰的,值得我去重读一遍,或许要读上好几遍才能搞清楚这个老头到底用了些什么招数,但是我知道我将永远不能复制。而老陀,他的不可思议还在于当你满脑子已经完全跟着每个人,去参与关于世界和信仰和灵魂的雄辩的时候,在一场乱哄哄的争辩中,下一个出场发言的那个快要死掉的年轻人,他却说:“您可知道我到这儿来是看树的吗?”
在所有的对灵魂,人生和真理的追问之后,突然看到这样的一句话,那一刻,我的眼泪几乎落下来。
这就是老陀批判的虚无主义者,我看到这的时候,想我就是老陀要批判的虚无主义者,但这就是老陀的魅力吧,他是宗教的强大辩护者,我不会皈依,但是我仍然喜欢他。
十九个人,即使里面有一些被称为卑鄙下流的人,你仍觉得他们是有他们自己一整套完整的人生观,和哲学观的,他们依然思考人生,思考社会的问题,即便是最卑鄙无耻的人,也在谈论关于灵魂,也没有逃避问题,也许他是骗子,也许他们丑陋,但他们并不苍白和浅薄。你绝对不会觉得他们是在故弄玄虚。好像俄国人天生就适合在饭桌上很随便的谈论灵魂一样,太拽,太奢侈了,而中国人或者英国人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的人谈论起来,却只会让人觉得故弄玄虚的可笑。
这就是上帝赐予的魔力吧。怎能不爱老陀?
前一篇:关于胡紫微,随便歪歪两句
后一篇:伊拉克战地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