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音》神话

(2007-07-01 17:28:57)
半夜上网,不小心MSN闪了一下。一下子被守株待兔的小屋姐姐扣住,要第二天接受采访,来北京很久,工作上的事情没少麻烦过她,没想到第一次见面竟然是吃她的喝她的,还让她兼做心理咨询师,真有点不好意思。
 
两个做杂志的人话题里自然少不了杂志。况且她原来是那家卖得很好的女性杂志的副主编,说到做杂志,其实经验比我多得多。少不了跟她切磋讨教。但是最大的收获竟然是关于知音的,聊起知音的热销,我一直都只有两个字,很强。但由于自己不大看这杂志,所以只道是因为它够俗。记得我个料料,和妖怪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大家结论都差不多,但是今天算是搞明白怎么回事了。
 
小屋姐姐说,大家都拿女友和知音类比,但是女友和知音是很不同的,女友是宣扬真,善,美。而知音是走的苦情,悲情路线,每期二三百万的销量,那不是盖的,农民在读,进城务农的工人在读,高级知识分子也在读。
 
我问为什么呢?屋子姐姐说,是因为《知音》有心理暗示的作用,她曾经采访过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有过抑郁症,他就说,他在抑郁症发病的几年,曾经什么文字都不看,就只看《知音》,因为《知音》里都是断胳膊断腿的,被强奸,被轮奸,被父母抛弃的惨绝人寰的,他看完了这个,就觉得自己过得还不错。你胳膊腿都吧,你没被强奸吧,你没被父母抛弃吧。那你总该心理平衡了吧。
 
可是,为什么高级知识分子也看《知音》呢?难道他们不知道那些故事是编的?屋子姐姐的理论是,中国人有人文素养的人其实是很少的。听起来博士生,教授,那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可有些是学理工的,他们有的是高级技术素养,但也是高知吧,可你说他们的人文素养,真的不行,这样的人的人文素养就是看看《知音》而已,有什么稀奇的呢。她认识的一位理工类的博士生,真的是除了专业书以外,其他文字就只看《知音》。他们真的是学数理化,然后看《知音》长大的。嗯,想起我自己也经常遭到这种理工生的鄙视呢。笑。
 
看来,医治不幸的最好方法,是看到更不幸的人。妈的,出门我也要买本《知音》去,让它治疗一下我倍受创伤的灵魂。
 
还有,当真是很佩服小屋姐姐的火眼金睛呢。还有。作为同行,我还是要说,《知音》还是很强的,不关怎样,能够摸到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脉门,不管是偶然也好,是必然也罢,都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