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著是麻木的解药

(2014-07-14 02:57:01)
标签:

原创

杂文

分类: 随心所感
要是我象别人那样精心写部著作,那我就不是描绘自己,而是在给自己涂脂抹粉。这是个与我的画像有关而不是与一本著作有关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我象在暗房里工作一样,那里不需要其他技巧,只需要把我所见到的相貌准确地描绘出来。我在文体和内容方面都选定了,我一点也不想使文体统一,想起什么就写什么,随着心情无所顾忌地加以改变。对每一件事我都毫不做作,毫不勉强,也不因写得驳杂而担心,我怎样感受的,怎样看到的就怎样写。我使自己同时处于现时的感受和过去的印象的回忆之中,以便描绘自己内心状况的双重性,也就是事件发生时及把它写下时的心情。我的文笔自然而多变化,时而简练时而冗长,时而理智时而疯狂,时而庄重时而欢快,它是构成我的历史的一部分。最后,尽管这一著作是以这种方式写下来的,这也总是一本因其内容而使哲学家感到可贵的书。我重复一遍,这是一份研究人的内心活动的参考资料,也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一份资料。 
                                                                                           ——让·雅克·卢梭 《忏悔录》的讷沙泰尔手稿本序言

深夜再次睡醒,睡觉前一直思考关于文字的东西,还好短睡眷顾我,没有被梦扰醒。睁眼看到上面这段《忏悔录》序言,说实话我没有看完整部文本,不知从何时开始喜欢从书本最后一张阅读,还好这种习惯让我在睡前困惑的问题得到释然。爱好文字的人若有一天对任何文字都感觉麻木,这需要惊醒,同时也是一种对自我完善的警觉。著作背后的历史永远是动荡,因此,才会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呼唤,而今,所谓的动荡完全潜藏在人的内心,到底是什么在蒙蔽,这不是一个人不眠不夜就可解决的问题。更深的讲,是社会的弊端,哲学会说社会终究离不开人类的统领,这些其实都不是主要问题。问题是真实性,老式媒体与现代媒介相结合的年代,传播速度无比之快,而有多少是真实的?说真话的播音员,说真话的主持人,以及作者都因实话而批判,甚至吊销执照。我们是否该从内心出发,好好反省一番?当然,勇气者为数不多。那从文本开始探讨,如上所说,无须技术性,无须框架束缚,只要追求真实,这才是最闪亮的地方。实话毕竟要暴露自己的一切,这真就属于当今勇士的作为。

无硝烟,无战争的年代,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而针对人性的话题仍旧没有消失,甚至比古时更加猖狂。每个人心中一定住进了某种恶魔,不然怎会有变态的产生,还是人数泛滥,得过且过之中一生被冲淡无迹。有人会说知足者常乐,幸福即在身边从不远离。可是当你面对文字,用金光灿灿的名牌笔书写时,用一面纱蒙蔽过去,隐晦、暗喻,还有华丽的技巧,这应该是给高端人士们看的东西,若给老百姓,我想他们不用考虑直接放进卫生间里冲洗使用。百姓之中最为低端的人群,难道他们不用读书写字吗?难道他们之中就没有追求文学的爱好者吗?我想一定有很多,而他们永远不需要华丽的言词,更不需要虚荣的伪装。真实的生活,生活的真实,当今唯一最奢侈的要求莫过如此。无数个框架下,无数个批评要求下,文字爱好者为了发表,为了认可,不得不放下原有的风格,按部就班中终于得到一次两次发表,或者出了一本书籍,但会经得起时间的流逝,人们会永远记住曾经有这些东西暂时流传过吗?翻看旧时代文学,他们没有多少华丽的炫耀,像陈年老酒让人陶醉,其中发人深省的东西自然会吸引眼球,最后你会发现,如此简单。我对当今无个性的文学风潮甚感麻木,尾随而来的会有批判、清高、不识好歹,在这深夜时分,读一段与自己心灵触动的文章,不需要任何技术框架束缚,林林洒洒写一篇心中之感,真比浪费口舌之争好之又好。

周国平在微博中提到:“最重要的是体验和思考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体验是基础,没有自身的体验,思考就只能是空洞的。思考是对体验的整理和升华,没有思考,体验就会停留在零散的素材状态。”体验很好解释,关键在“思考”俩字,无拘无束之中人们完全认为这是自由解放,而会思考的文字会在自由里遵从道德,这应该是最低的底线。尊重前提下,真实的深奥,会让笔下的作品发光,我应该感谢曾遇见过的所有,无论是家庭还是事业,还是任何人,让我更加理解真实与自由的命题,更加领悟对文字的方向。
2014.7.14 S3:5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