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8.挂钟、红酒
(2013-10-07 10:29:45)
标签:
姥姥散文原创 |
分类: 连载—姥姥 |
开篇前我还不知道该如何起头把它写下来,那就先从一部黑白电影说起吧。那部影片由波兰女导演及编剧一身的多罗塔·肯杰尔扎沃斯卡拍摄,黛纽塔·辛波斯卡
Danuta
Szaflarska主演的《死期将至》,整部从头到尾都是以黑白影响表现,叙述着一位优雅的老妇人在一栋老房子里荡着秋千,整日与一只狗自言自语,观察着周边一切景物。其实从头到尾很平淡,就是这种安详平和中浓烈地表现出关于人、关乎死亡、关乎人性的一切表达。
影片里那一头白发,走路蹒跚,偶尔倔强还保持着孩子气的老妇人让我不自觉想到了姥姥,特别俩个镜头与姥姥平日的作息很是相似。一是经常给挂钟“喂饭”,二是每日喝一口红酒。先聊聊如何给挂钟“喂饭”的事情吧……
那个挂钟应该我还没出生起就挂在了姥姥家,每到正点就会噹噹噹地响,一点就会噹一声,两点就会噹噹两声,当然如果十二点就会噹十二下,多么固执的老挂钟啊。起初我真的很不适应这种响声,很影响我睡觉,声音那么大很是吵人的感觉。但姥姥就和那挂钟一样固执,每次我问她睡觉时会不会被钟声吵醒,她悠然地说“不会呀”三个字,吃到闭门羹的我也只好继续忍耐着,最后慢慢也习惯了挂钟的存在。
它是挂在墙壁上的,不是特大款,分秒针走动的表盘上有俩个孔,姥姥称那孔为“眼睛”,下面就是让它保持生命力旺盛的摇摆,如果摇摆得迟缓就该给挂钟“喂饭”了。小钥匙经常放在挂钟下方,姥姥就是把那个小钥匙插在“眼睛”里像拧螺丝一样拨动,等俩“眼睛”都喂饱“饭”后,挂钟就会卖力地摇摆,一直摆到下一次的“喂饭”。
其实我应该谢谢这款老挂钟,小时候妈妈就是用这个挂钟教我识别如何看表的(我是笨孩子,看表还得有人教,汗…),第一它够大,其次它带响声,所以是款优秀的教学器材。后来慢慢也习惯了挂钟的噹噹报时响声,再后来我也帮姥姥给它“喂饭”,只不过每次拨动那小钥匙需要让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才能转动,脚还踩着沙发上,总之很费气力。姥姥说有一天等我感觉给它“喂饭”不是很费力时就是我长大的日子,可我一直没长大,待我人高马大后也没感觉给它“喂饭”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
老挂钟经常用它的噹噹告诉姥姥何时该起床,何时该吃药,何时该出门,何时该吃饭……每天晚饭时,姥姥会拿出一口小酒盅,再拿出一瓶红酒倒入那小酒盅里,慢慢细品酒香。其实她是一位不会喝酒的女人,只是为了保养身体,听人说老人喝一些红酒可以保健,姥姥从此就养成了这习惯。
起初我是不知道红酒的味道的,有一次春节时分大家都称赞那一箱啤酒多么多么好喝,甚至带些甜味,我想尝一口,可妈妈坚决不让我喝,一直等到收拾饭桌,我才偷偷去厨房尝一口。小时候哪里会品酒,第一感觉就是很苦,真难喝……所以每次看到姥姥品红酒时,我就纳闷,那么难喝的东西还天天喝。
有一日我问她:姥姥,那像酱油一样颜色的好喝吗?不是苦的味道吗?
姥姥嘿嘿笑着:不会呀,很好喝,甜着呐……
咦,怎么会是甜味的?酒不都是苦的吗?我央求着要喝一口尝尝,抿了一小口真是让我很开心,果真是甜味的,就和饮料没两样嘛!
姥姥是个很节制的人,她对于酒精永远都不能用“喝”来形容,而是“品”,每次都不会让自己醉熏熏的,因此她的子女们酒品才那么好吧,酒后直接就是睡觉,从来不耍酒疯。平日里也不常见大喝特喝,只有每逢过节家庭聚会时,子女们才会多喝一些,那姥姥也会坚持着“喝一杯”的原则。
久而久之我习惯了姥姥家的老式挂钟,习惯了红酒的香醇味道。走在某个地方如果听到这种挂钟的声响,就会想到姥姥家的挂钟,就会想到我何时才能轻而易举地给它“喂饭”,才能兑现姥姥的那句“长大了”,或许待我等到姥姥那把年纪时才能真正领悟挂钟的意义。
姥姥说:人和这个挂钟一样的,你喂它时需要用全身力气一点一点的拨,而人吃饭不是也要一口一口吃吗?!我们要像品酒一样慢慢去体会才能完全领悟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