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2009-03-08 19:45:22)
标签:

财经

 对于就业问题上,很多人经常抛出某一个群体的就业问题解决方法,比如农民工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在这个观念上我是有一些看法的,因为解决就业问题应该是真对全社会去创造你能创造的就业岗位,至于哪些人会就这些你创造的业,不应该特指某个群体,比如你不能说我们要努力解决“美发大工”就业问题、“资深业务员就业问题”、“电脑美术设计师就业问题”是一个道理!这种引导是错误的,这容易让那些无法就业的某群体中的一员,误以为就业应该是政府的事情,而不是个人通过努力,在某个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一种竞争结果。当然政府可能这样说的本意是想拉拢某个群体的心,但适得其反。因此从就业者本身角度来讲,也不应该将问题归咎于政府对某个群体照顾不够,因为就业问题本身就应该是个“个体”问题,政府努力解决的应该是创造就业岗位,而不是让某个群体有优先就业安置权。从大学生本身来讲,如果将就业问题视为一种个体问题,那么就应该通过自身努力来解决就业问题,而不是认为整个群体都无法就业,所以身为群体中的一员,就不了业是政府对整个群体照顾不够,或者社会没有让一个群体很好的被安置……实际上,能不能就业应该是个体努力的结果,就像有了一个岗位给你,有些人可以被面试上,有些人就面试不上,因此这还是和个人能力有关的一个问题。而政府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可能就涉及到修公路铁路等问题了,但是对于这些工作岗位的竞争机制,不应该人为干预,而是应该公平竞争……
     另外,一些学生把责任和问题归咎于扩招,我看是不对的。为了自己就业,而阻止或反对普及大学教育,也是一种自私的行为,这和某些制定经济政策时的记得利益者不惜损害别人利益,而满足自己利益是没有区别的思想。实际上我们应该支持扩招,以提高全民素质,尤其在农村也要尽可能普及教育,让他们也能有机会上大学,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机制。而产业结构调整也应该加速,另外大学生也应该尝试做一些服务领域,如果什么时候我们去物业和街道办事,能有大学生带着微笑和细心以及耐心,为我们提供服务,那么那个时候才能说明我们这个社会的就业观就不浮躁了。

  

     就业难的本质问题是因为中国产业结构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国现在处于产业链低端,还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这就导致中国产业结构是需要大量劳工,而不是需要大量大学生。所以国家呼吁进行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我想其根本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能够让大学生有业可就。

   

     另外社会因素是,我们并不是很尊重各行各业,就业观还是都想做公务员、做体面的工作,即便工作本身自己并不喜欢,但只要体面就好。如果我们能够什么时候开始真正的尊重各行各业,那么那个时候我看至少不会出现大家挤破头的都想去当公务员,或者都去报考中戏!而是开始真正的思考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爱好。比如,如果你很热爱汽车,很可能就成为一个优秀的汽车维修工程师,也一样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你很喜欢小孩子,那你可能去学幼儿教育,去做个幼儿园老师……那个时候,每个行业为我们提供服务的,大多都是热爱这个行业的人,那个时候或许我们不会到税务局办事、去托儿所送孩子、去维修汽车,面对的都是一张张没有热情的脸了。

 

   在高等教育人才就业问题的根本原因上,无论是两会代表,还是经济学家似乎已经达成共识,就是因为我们的企业都是需要低端人才的生产型企业,所以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而我们又不能不提高全民素质,因此矛盾就产生了,但是我认为这个矛盾是中国发展的一个毕竟阶段,为了快速发展,就不得不从低端产业入手,在三十年前,你不可能上马就搞高科技,要一部分人先富或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唯一办法,就是必须打开国门,搞生产企业,这是最快速的办法,但是副作用也很大,比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还有如今的就业矛盾,在这个历史时期,我们大学生有两条路可以走,一个是尝试做一些基础工作,然后慢慢积累经验,发现机会,比如从养殖业、农业、服务业等做起,那些地方很需要科学技术和规范的管理,而且急切需要,人才缺口也大,给自己制定一个十年目标,大学毕业时才22岁,到32岁时做厂长或者大区销售总监等这样的目标。另外就是在校期间如果有可能就开发出某种可以应用于实际的产品或者其他专利,比如软件开发专业的,也就是技术创业。

 

    首发:搜谋网-财经与现代企业管理论坛 www.somou.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