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陇上大儒刘尔炘立传---访戴恩来教授

(2021-04-03 23:20:52)
标签:

原创

新闻纪实

  为陇上大儒刘尔炘立传---访戴恩来教授

                         文图/楠竹

 2021年的春节前,甘肃中医药大学首席专家、教授让他的学生给我送来了一套书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陇上大儒刘尔炘》和《果斋全集(上、下)》,就说是回老家看父母去了,年后再见。

         为陇上大儒刘尔炘立传---访戴恩来教授
                    《陇上大儒刘尔炘》一书封面

为陇上大儒刘尔炘立传---访戴恩来教授
                             《果斋全集》一书封面

 年后见到时,他却不好意思地伸手给我们大家看他手上的胶布,说是年前就住院去了,怕说了会麻烦大家。

 能拿到这套书,还得感谢一个人,就是原兰州市政协副秘书长王立仁,他和戴教授是好友,两个人都是本土文化的爱好者和传扬者,经常在一起探讨问题。这次,戴教授的书出版,老王也不惜笔墨写诗祝贺。我是看到老王的诗,才想到要看看戴教授的书,没有想到很快就见到了这套书。

                                        为陇上大儒刘尔炘立传---访戴恩来教授  戴恩来教授


     据戴教授说,上海古籍出版社看到这套书稿后,很快就决定出版,那里的编辑说知道刘尔炘是兰州的历史名人,在兰州近代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

 只要去过兰州著名的五泉山公园,流连于山水、楼台亭阁之间,看到那些与古建相映成辉的楹联,首先就会想到陇上大儒刘尔炘。

为陇上大儒刘尔炘立传---访戴恩来教授
                                                      兰州五泉山公园大门    楠竹摄影

为陇上大儒刘尔炘立传---访戴恩来教授
                                                                       刘尔炘为五泉山题名

 刘尔炘,在兰州人的心目中,地位甚高。这位生活在1920世纪之交那个国家被外国列强坚船利炮撞击得支离破碎的时代,在内忧外患的西北之隅的甘肃,从内心发出“神州莽莽尽烟尘,谁向中原救兆”(刘尔忻《五十初度书怀》诗),面对满目疮痍的陇原大地,主张“谋国经纶何处是,苍生先要不忧贫”。于是,这位少年立志、金榜题名、德性升华、教书育人、出力城防、实业救国的陇上大儒,他的事迹一直在民间传颂,也成为兰州这个城市在讲述历史文化的时不可或缺的人物。

为陇上大儒刘尔炘立传---访戴恩来教授    刘尔炘

一、戴恩来教授写作《陇上大儒刘尔炘》的缘分来自于读研,导师就是刘尔炘的儿子、知名的中医名人刘宝厚

近些年来,本地研究刘尔炘的学者专家不断以著作、论文的形式纪念这位彪炳史册的人物。而在这些论著中,20212月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陇上大儒刘尔炘》及《果斋全集》(上、下)以其叙述全面、将人物的精神提炼到位而受到兰州地方文化界的称道。

原兰州史志办副主任、地方文化名人邓明看到这套书后对戴教授说道:“你最适合写这本书,你是刘尔炘儿子刘宝厚的弟子,又好书法、好诗歌,又对哲学感兴趣,你就有兴趣挖掘刘尔炘的思想、写出人物的精华。”

戴教授最近在跟本人谈及为何写作有关《陇上大儒刘尔炘》及整理出版《果斋先生》时说:“最主要的还是对刘先生的敬仰,同时也有一定的机会和写作缘分。”

戴教授说起了他能研究和写作、整理有关刘尔炘的著作,还得从他与刘尔炘的儿子刘宝厚的关系说起。

有的时候,做成一件事情需要机缘、兴趣,而戴恩来教授还加了一条“业余爱好”。

要说戴恩来教授与刘宝厚的关系,就得先说说他的生活路径,也是蛮有点励志的味道。

1978年他上高中的时候,也是高考开始文理分班的第一届,在全校高一分班考试时得了全校第一名。那个年代,重理轻文,学校就把他放到了理科班。没有想到,高考却失利了。但是,他并没有被一次又一次高考失利而打到,咬牙刻苦复习,一连考了四年,终于在1983年考上了甘肃中医学院。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想着父母的养育之恩,上学非常刻苦,立志要学成做一名好大夫。

1985年有三个月的集中见习,在兰大二院遇见了中医科主任刘尔炘的儿子刘宝厚,知道了刘宝厚的父亲是个翰林,是五泉山这座“借山还魂”儒家园林的拯救者。

为陇上大儒刘尔炘立传---访戴恩来教授
                                          刘尔炘之子刘宝厚

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他本科毕业后,又一鼓作气,考上了兰州医学院刘宝厚的硕士研究生。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由于字写得好,就常常为导师刘宝厚抄手稿、做幻灯片,渐渐地两人“情同父子”,以至于后来刘宝厚的女儿也感激他为她的父亲做了太多的事情,甚至比她们做女儿还做得多。

《陇上大儒刘尔炘》出版,不仅得到了兰州文化界的好评,也得到了刘尔炘之子刘宝厚的肯定。

刘宝厚在为《陇上大儒刘尔炘》作的序中写道:恩来博士是我的第一批研究生,跟随我学习、工作已三十余年了。相识相知、师生情深。他不但是我医学事业的学术传人,而且于历史、文学、艺术方面也有广泛的爱好。从收藏我父亲的书法作品开始,逐渐深入到学习、研究其学术思想,搜集、整理其轶文遗篇,掌握了不少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积数年之功,著成学术性传记《陇上大儒刘尔炘》。在父亲逝世九十年之后有人为他作传,而且出自我的弟子之手,确为耐人寻味之事。

这也就是为何戴教授能写成此书的缘由吧!

为陇上大儒刘尔炘立传---访戴恩来教授

 

为陇上大儒刘尔炘立传---访戴恩来教授

                          刘宝厚为《陇上大儒刘尔炘》一书所作的序

二、由于敬仰便萌生了给刘尔炘写传的念头,并且想写出刘尔炘的高度

戴恩来工作了,手头宽裕了,就喜欢上了收藏,慢慢地在收藏界出了名。

他喜欢出高价钱买好东西,买有文化底蕴的东西,在收藏的过程中对刘尔炘的逸闻趣事了解愈多,也就愈加崇拜,慢慢地萌生了给刘尔炘写传的想法。但是一直没有实施,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完整的研究资料,还需要不断搜集;二是写这样一个人物,不能一般地写,要有高度。

戴教授跟我聊着这个话题时说,写刘尔炘这样的儒学士人,就得用到《论语》中的四句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戴教授不止一次地说过:“品读先生的文章,体悟先生的事业,使我的人生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刘尔炘究竟做了哪些事情,让后人们如此敬佩呢?在这本《陇上大儒刘尔炘》一书的目录中就可见一斑:

为陇上大儒刘尔炘立传---访戴恩来教授

为陇上大儒刘尔炘立传---访戴恩来教授


 

                    为陇上大儒刘尔炘立传---访戴恩来教授

                           为陇上大儒刘尔炘立传---访戴恩来教授


     阅读这本《陇上大儒刘尔炘》,就会发现刘尔炘过去做的许多业绩都给兰州留下了痕迹,涉及教书育人、实业救国、整修五泉山、赈灾济困、创办儒医精舍、兴办公益事业“八社”等,又精于诗、书、画、楹联,因此要一一在此罗列,实属不易,就这点文字量也无法表述清楚。这里就说点兰州老百姓都知晓的一些内容,都可以说上几天几夜。

这里就点上几个吧:两次出任兰州四大书院之一的五泉书院山长、高等学堂任八年总教习(前身为甘肃大学堂、后改名为甘肃省立第一中学、甘肃省立兰州中学,即今天的兰州一中)、筹建省图、整修儒家园林五泉山、兴办地方实业、筹办医学讲习所......似乎每个行业都能看到他的足印!

所以,要写这样一本书,而且还是一位故人,研究的资料搜集起来是比较费力的。但是,戴教授没有被这些困难停止写作的意愿,反而坚持搜集有关研究和写作的材料。

关于刘尔炘的人品、书品、画品等,关于刘尔炘的慈悲为怀、扶贫济困等,关于刘尔炘的出力城防、为民请命等,一一梳理,点滴体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这部书终于出版了。为陇上大儒刘尔炘立传---访戴恩来教授


       为陇上大儒刘尔炘立传---访戴恩来教授

三、收藏的爱好帮助戴教授搜集到了许多珍贵的研究资料

说来也挺有意思的是,帮助戴教授完成这项心愿的却是他的收藏爱好。当他说起这个理由的时候,形喜于色.

应该说,这是采访最省事的一次。戴教授口才真好,从头到尾,而且一气呵成把你想要的素材都说了出来,你都不用提问!可能因为他是教授,整天上课口才就好,但是不能否定的是他在搜集材料、研究材料、写书的过程中,将所有的材料烂熟于心,才能脱口而出吧!

由于刘宝厚专注于自己的医学事物,这倒是继承了其父精通医学的衣钵,但是由于年龄大了,要集整理书、文、楹联等繁杂的事物,精力不足。

刘宝厚也在《陇上大儒刘尔炘》的序中写道:父亲虽高中进士、钦点翰林,却为官短暂,毕生致力于地方教育与公益事业。在他兴办的诸多社团中,就有公益医疗机构——皋兰施医馆和儒医精舍,用以培养医疗人才和实施医疗救助活动。现在想起来,我一生从医,也许就是父亲在冥冥之中的安排吧!也正是因为从了医,一生诊务繁忙,无暇顾及父亲遗稿的整理。直到十余年前,才抽身专事此事,相继整理出版了《刘尔炘楹联集》《刘尔炘书法集》《刘尔炘诗集》《刘尔炘文集》等。对于专事医学的我而言,文学也只是一种爱好,父亲的著作特别是理学著作,文字古奥,旁征博引,欲作进一步的研究,是有一定难度的。为陇上大儒刘尔炘立传---访戴恩来教授

                         刘宝厚整理出版的刘尔炘文集等

于是,作为刘宝厚的得意门生,自然有条件接过了为刘尔炘写传的事业。而且,原本在高中时期文科成绩不错的戴恩来,高考后学了中医,课程中的典籍课程就有医古文,用戴恩来的话说“核心就是文科的东西”,所以,自然难不倒他了。

要写出思想,写出高度,不读原著是不行的,于是戴恩来就将《刘尔炘文集》读了十来遍,见到一句话有用就摘录出来。

在读书的过程中,觉得前人整理的《刘尔炘文集》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就想自己做一本能尽量减少错误的有关刘尔炘的文集,于是就形成了《果斋全集》。

戴教授说,出于对刘家父子两代人敬仰情感,使他投入了很多的情感,没有什么功利性,纯粹就是个人心愿。能为刘尔忻先生写东西是我的荣幸,我何德何能?能摊上这等好事?要做好就得尽力而为,追求完美,尽量少给自己留下遗憾!

“当你太关注它了,就会出现有关刘尔炘的很多信息。”戴教授告诉我他后来的一系列“奇遇”:

1、 民国五年《闰欢雅集》是当时金城十几位诗人的诗作作品成集,刘尔炘为其署端,居然得到了。甘肃省中医药大学有位老先生叫张绍重,在甘肃四库全书馆里工作过。一天,他在路上叫住了戴教授,说:“我见到了你师爷的东西,是一本诗集。”张绍重也是位喜爱刘尔炘才华的人,当时见到这本诗集的时候就复印了一本,戴教授喜出望外,立即就去把诗集拍了照片。用他的话说,就如冥冥之中有人在帮助他。

2、 有一位省档案馆的人叫姜洪源,此人在兰州市安宁区发现了刘尔炘会试时的“四书”卷子,即官方印刷出来的“朱卷”。这份考卷有30多页,有简历,有考官的批语等,十分珍贵,弥补了很多信息。可是这份卷子在一个书商手里,7000元一分不让,最后咬牙买了回来,如此便把刘尔炘科举的来龙去脉就弄清楚了,也使得写书的信息丰满了起来。原来,这本小册子,是经一个叫蔺紫贤(仙)的人收藏的,蔺是刘尔炘在五泉书院当山长时的学生,后任由刘尔炘创办的同仁馆施医馆馆长(扶贫济困的医疗机构,就诊的困难病人一律免收诊费,还赠送中药等)。

       为陇上大儒刘尔炘立传---访戴恩来教授

3、 刘宝厚为了给父亲出书画集,专门请了一位摄影师,将刘尔炘的所有书法藏品都拍了照片。书中刘尔炘的许多书画照片均来源于此。

4、 刘尔炘写的《画论》,对历代画家的评论和对山水画的理解述评,遗憾的是书中只有兰草等小品,没有山水画。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印证刘尔炘对画的论述,戴教授在收藏界到处打听有关信息,最后从白银市的一位藏家手上拍到了刘尔炘山水画照片,弥补了这一缺憾。

             为陇上大儒刘尔炘立传---访戴恩来教授

5、 甘肃省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家安,得知戴教授在为刘尔炘作传,就给他提供了自己收藏的刘尔炘书法润格表(价格表),一张像宣传单一样的纸张,从而看到了刘尔炘书法当年的价格,这是很重要的资料。

6、 戴教授还从古玩界的朋友中辗转得到了安维峻给刘尔炘写的信札,修建五泉山大佛殿的《募捐启》等等。

以上凡此种种,戴教授都说成“心有志,事就顺”,但是随着深入的交谈,就会知道,其实是他执着于这件事情,周围的人们得知他在为写作刘尔炘的书搜集资料而奔波,都愿意去帮助他完成这项工作。其实是心诚则灵啊!

当然,也与他在收藏界的名望有关。收藏帮了他的大忙!

 四、写书就是一种修行,感恩所有帮助过他的人

   戴教授一再说,写书也是一种修行。写传、写刘尔炘,都是在写自己,在写自己的内心,将主人公与自己重叠了,合二为一了,就会投入更多的感情和心力。因为,你只有认可了被写作的人的世界观,才能真心地投入,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人物来。

戴教授说:“我在写书的过程中,自己的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写书如修行,总是在进步,是一个自身不断升华的过程。最后就会定格在论语的四句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换言之,写书的意义何在?就在于为人为己提供一个榜样,并循其足印前行,把自己也打造成有利于社会的纯粹的人。

写这本《陇上大儒刘尔炘》和整理《果斋全集》花了戴教授五年的时间。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被刘尔忻的事迹感动得泪流满面,一个人物竟然可以如此地用一己之力惠及民生,是多么大的修行呢?写作的动力就源源不断而来,兴奋不已地坚持完成了这套著作。

在聊天的过程中,戴教授一直在提及帮助过他的一些人,总是用感恩的心说着一些琐碎的细节。

他说,这本书不是他一个人完成的,凝结了很多人的心血,有人提供了信息,有人提供了思路,有人提供了文物,有人帮助修改。而这些帮助过他的人,都是对刘尔炘有情感的人,因此说,这本书是很对关心、崇拜刘尔炘的人一起完成的,他只是幸运地集中了这些人的意愿完成了书籍的写作。

关于这些年在搜集材料,点灯熬油地执笔行书等之中的辛苦,他却只字未提。我也就没有过多地问,因为只要认真地写作的人,都知道其中的艰辛。

他说着一个个帮助过他的人:

天水师专的罗怀玉,也是《陇上大儒刘尔炘》一书的第一稿的定稿及改稿人,他也是一个非常喜欢和敬佩刘尔炘的人。他提醒戴教授,写传不认一定不能写俗了,五泉山是有儒家思想的园林,要写出高远的力量,把人们带入刘尔炘的境界。

武山县文联主席陈晓明,也是最后为戴教授修改书稿的人。他提议,写传记应该以时间顺序去写,在结构上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同时,也对刘尔炘理学思想内容的写作这一部分最有思想价值的内容如何去处理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使得他顿悟,立即修改。

最后,戴教授说,没有甘肃中医药大学的支持也是不可能完成的。李金田校长说,这本书虽然属于地方文献类,我们不仅要打造在甘肃中医界的文化,对地方文化也要积极地投入整理研究。近30万的出版经费便由“甘肃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出资的。

从十年前戴教授写了《甘肃中医药文化》成为中医学的科普专著,到《敦煌文化与中医学》《陇上医者的中西医结合之路》《甘肃中医药名录》,以至于今天关于刘尔炘的两部专著的出版,由地方中医药文化而旁及地方文献及文化名人,一直在繁荣文化默默地耕耘着。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这样的成就,戴恩来教授却总是不停地提及别人的帮助,这不由地让人想起他赞扬他人的一句话:“成熟的麦穗都是低着头的。”为陇上大儒刘尔炘立传---访戴恩来教授

                    戴恩来教授与他的学生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