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水的九寨仙境
九寨黄龙游记(二)
文、图/楠竹
对于九寨沟,我可以说是老朋友了。时隔26年,五次到九寨,每次的感受都不一样,从无知到赞叹,从赞叹到平静,这中间的感受是在一次次的到访中有了微妙的变化。
1985年第一次来九寨,是跟随兰州市旅游局开辟九寨游路线的踏线而来的。当时,任务派到报社我们部的时候,老记者们都认为这是个苦差事,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去,主任就将任务硬压给了我。当时我是一个刚进报社一两年的小记者,主任的话怎能不听?于是我带着情绪上了路。
记得当时来回一趟用了21天时间,不像现在四天就回来了。一是带有工作任务,每到一处都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做一些调查,包括路途上的宾馆住宿、饭店、景点的细节都要一一了解清楚;二是那时候的路很难走,从兰州出境后基本都是搓板路(用细石子铺垫的公路)在高山丛林、草原深处延伸,很少有现在的隧道和笔直的高速路,路程要比现在长;三是当时我们的汽车是一辆老掉牙的白色国产面包车,等回来的时候车门已经张大了嘴,由于关不住了,车一开快车里尘土飞扬;四是当时司机也是第一次去九寨沟,路途不熟,经常走错路,尤其在草原上奔驰,很久才能看到一个人,想问个路都很难,当发现走错了路再回头一般都是半天的时间了,冤枉路走了许多呢。
在若尔盖的一夜是今生很难忘的。我们是在深夜才摸索到了这里,在这个小地方只有一个还说得过去的招待所,但是已经住满了过路的司机和游人。我们一行7个人,总得休息呀,于是我们软磨了好久,藏族服务员告诉我们只有一间三楼的房间,但是只能住4个人。我们上去一看,呵呵,屋子中间一个大窟窿,据说是以前的住客不小心把房间里的煤炉子弄翻了,烧坏了楼板(楼板是木头的)。从这个窟窿可以看见二楼房间休息的客人。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交头接耳、蹑手蹑脚地商量如何过这一夜。最后决定,我们大家都挤在这间房子里睡。因为只有我一个女的,所以我一人一张床,另外男同胞只好两人一张床挤着睡。但是有张床的一条腿坏了,只能靠在墙上,床不稳当,最后一位导游去了车里过夜。这夜,我们都和衣裹在冰凉的被子里迷迷糊糊地挨到天亮,只有司机睡得很香,因为一路上他太累了,而且第二天还得跑路。
第二天清晨,天刚露白,我们就起来了,准备洗漱之后上路。在招待所的后院是一个很大的长着杂草的空地,中间有一个凉水管,我们一洗,哇,真渗人,太冰冷了,草原上的水是如此地滋味。但是也让我们一下子清醒了。记得一位老外到是不怕冷,还用凉水洗了个头。我当时就看呆了,他们这些人真耐寒。我们来到汽车跟前,只看到那位导游已经冻得嘴唇发紫、浑身发抖地躺在车里。虽然是早春,但是草原的气候是依旧寒冷的,看来那夜这位老兄受了罪了。
在长途奔波之后,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当我们进了九寨沟,哇哦,怎么世界上还有这般地方?蓝天白云碧水绿树,神奇极了。当时汽车是可以开进去的,九寨沟里还没有柏油路、水泥路,也没有现在这般的大路,我们几乎是在窄窄的树林间的小道往里走的,还能看到野生动物。感慨啊,这趟没有白来,饱眼福的事情竟然落到了自己的头上。
我们在九寨沟里走了三天,去长海的一条沟用了一天时间,另一条沟用了两天时间。第一天晚上住在树正,第二天晚上住在诺日朗。两条沟的观景都是走进去,走出来,而不像现在坐电瓶车匆匆进出。身上背着军用水壶,带够一天的水和食物,慢慢地走,细细地看,在走入水中感受自然的魅力。晚上,坐在沟里,闻着山、树、草的味道,看着幽谧深邃夜空中闪闪发亮的星星发呆,周围静静的,微风吹拂在身上很舒服,有种说不出的惬意。白天,行走在美丽的山水之间,将城市的喧嚣尽忘脑后。
也就是这第一次知道了诺日朗、树正,看到了宝镜岩、盆景滩、芦苇海、五彩池、镜海、犀牛海、熊猫海、诺日朗瀑布、树正群海、珍珠滩瀑布、火花海和长海等。这些自然界的奇观令我兴奋异常,短短的时间内真的看不够。
大自然的造化的确不凡,20多米的深水竟然蓝的那么纯净,清澈透底将水中的物件一览无余;如平镜般的水面倒影着的蓝天白云如刻意而为的工艺作品;群海中的潺潺流水声回荡在高山峡谷中;满山遍野的绿色能看醉了眼睛;还有那原始森林的幽静神秘令人猜想远古的景象。
这次回来后,亢奋的情绪一直不退,见了同事就说这次九寨沟旅游的见闻,惹得其他记者后悔不已。
1996年的九寨之行中也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
一是在熊猫海附近的路上看到一辆老外的巨型房车,车体外面是深蓝色的,上面还画了一些图案。当时是九月,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我们是中午走到这里的,看见车底下睡着一对40多岁的老外夫妇,一问更是令人惊叹:他们是半年前从英国出发,一路游走,最后从印度到西藏、青海、九寨沟,他们还准备去成都,最后到北京后回国。这种旅游的境界我是这辈子可能无法模拟了。
二是那年熊猫海、珍珠滩的水干涸了,连拍了西游记片头的诺日朗瀑布也露出了石岩。据说是遇到了大旱年。
中间的三次去九寨,看到了沟里的路从土路、柏油路、水泥路的“进步”,但是自然被认为刻上的痕迹越来越多了。
这次去九寨,得知沟里每天游人达2万多人,为了保护景区,只能游玩一天,景点之间有电瓶车可乘坐,速度快了,但是人们在湖边、栈道、林间小道慢慢观赏的时间少了,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细细品味大自然的美丽几乎不可能了,只能到此一游,拍照留念而已了。
山还是那些山,景还是那些景,只是感觉有点淡了。不仅仅是来的次数多的缘故,更多的是因为没有与这个奇景多多亲近的时间,心里的失落感增强了!!
■ No.1 http://s8/middle/55d14667x8ea852bc0f67&690
早晨8:30,九寨沟的入口处已经是人头攒动
■ No.2
http://s15/middle/55d14667x8ea85e2e930e&690
仿古的碉楼展现的是羌族文化
■ No.3
http://s5/middle/55d14667x74aa733440e4&690
远眺耸立的山峰,一种敬畏油然而生
■ No.4
http://s3/middle/55d14667x74aa73eff402&690
原始森林透露着一种神秘的气氛
■ No.5
http://s10/middle/55d14667x8ea88d0ab5e9&690
高耸云天的参天大树笔直挺立
■ No.6
http://s9/middle/55d14667x8ea8931d97e8&690
木板栈道通向林间深处
■ No.7
http://s12/middle/55d14667x8ea89ae6103b&690
花落溪涧自芬芳
■ No.8
http://s14/middle/55d14667x8ea8a0db233d&690
走在幽静的山谷中
■ No.9
http://s5/middle/55d14667x8ea8ac948a54&690
悬崖栈道道出“蜀道难”
■ No.10
http://s7/middle/55d14667x74aa783b7e06&690
傍山依水 曲径通幽
■ No.11
http://s16/middle/55d14667x8ea8b6dfa61f&690
别有洞天
■ No.12
http://s1/middle/55d14667x8ea8be7b4b30&690
山水相依
■ No.13
http://s15/middle/55d14667x8ea8c4a1906e&690
掩映在绿荫下的水上通道
■ No.14
http://s9/middle/55d14667x8ea8cf424f68&690
化腐朽为神奇
■ No.15
http://s9/middle/55d14667x8ea8d73f0668&690
蓝天、白云、绿树、蓝水
■ No.16
http://s11/middle/55d14667x8ea8de7b821a&690
水深到一定程度就是蓝?
■ No.17
http://s4/middle/55d14667x8ea8ea7a7493&690
清澈见底
■ No.18
http://s16/middle/55d14667x8ea8f0205c2f&690
清水石上流
■ No.19http://s3/middle/55d14667x8ea8fb707152&690
飞流直下
■ No.20
http://s13/middle/55d14667x8ea8ff8c886c&690
车载人行各相宜
■ No.21
http://s13/middle/55d14667x8ea9053597dc&690
■ No.22
http://s5/middle/55d14667x8ea90abaf734&690
■ No.23
http://s9/middle/55d14667x8ea91000a8d8&690
■ No.24
http://s10/middle/55d14667x8ea9164a7779&690
声明:原创作品,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