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院和石刻博物馆,二个不衔接的地方咋会联系起来。
开学前,同事李大姐,主动邀请我一起出去玩,不能走的太远,就约了一起去紫竹院公园,
八月底的紫竹院公园荷花已经凋谢,天气也不是特别好,所以走了一会,赵大哥就提议回去了。
从紫竹院公园出来,时间还早,才二点,所以我骑车在导航引导下去了五塔寺,在动物园北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当然,现在知道的人越来越多。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修建在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所建的真觉寺(俗称五塔寺)遗址上,是一座陈列北京地区石刻文物的专题性博物馆
馆中的“金刚宝座塔”是国内现存的数不多的几座金刚塔中,时代最早(1473年建成),造型最精美的。把石刻艺术博物馆建在这里,和这座“金刚宝座塔”分不开的。可惜的是寺内原有大小殿宇搂阁200余间,清末毁于火,唯塔幸存。塔前的两株大银杏树,几经磨难,依然茂盛。真觉寺俗称五塔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成化九年(1473年)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占地2万平方米,
寺内原有大小殿宇搂阁200余
间。
展陈分为露天陈列和室内陈列两部分。石刻馆室内厅展出有“真觉寺资料陈列”、“人与石——石刻简史陈列”、“北京地区石刻、石刻露天陈列”。“露天陈列”由石刻石雕、功德碑、墓志铭、书法碑贴、寺庙碑、会馆碑等几部分组成。《石刻萌史陈列》则展示了上起原始社会、下至明清的石刻文化发展史,再现了人类文明。
截至2018年,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藏石刻文物2600余件,包括碑碣、墓志、造像、经幢、石雕、石质建筑构件等。
[1]
石刻博物馆的露天陈列,展出历代石刻文物计500多种,加上库藏的历代石刻,共计千余种。其中有北京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柱,石阙构件,清代石享堂、纳兰性德夫人卢氏的墓志及《治晋斋》、《敬得堂》等名家书法石刻;有珍贵的北朝造象、唐明降历代墓志、金元石雕、清代石享学及法贴和名家书法刻石。
宝塔内有44级台阶,盘旋而上,通向宝座顶上的罩亭内,罩亭为琉璃砖仿木结构,亭之南北也各开一座券门,通向宝塔顶部的台面,台面四周都有石栏围绕。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小塔的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一双,表示佛足遍天下,这种"佛足"雕刻在国内已经不多见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