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城里媳妇遭遇农村公公

我有一个同事,和现在的丈夫是二婚。他们各自的前一桩婚姻也都相对单纯,只是她丈夫与前妻有一个离婚后由前妻抚养的儿子。在丈夫没有转业前,在没有他们共同的孩子以前,甚至在她公公没进城来以前,她和丈夫的感情一直很好。丈夫对她的体贴与周到,让她一直都被浓浓的幸福包裹着。
一年以前,她老公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工作安排不是很理想。虽然是照顾关系安排到了重庆主城,但在新单位里几乎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最恼火的是他所在岗位实行的是计件工资,由于是新手,效率自然不高,至今月收几乎都徘徊在1500元以下。巨大的落差在老公心里产生了,成天想着调动工作、换单位,可是对于学历和专长都很局限的他确实不是件易事。最要命的是,这时他们共同的女儿出生了,可爱的宝贝在给他们带来喜悦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和矛盾。虽然我的同事在单位大小是位部门长,月收入可以维持在2500元左右,但孩子所带来的经济压力,让他们的收入捉襟见肘。人们常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可我的同事偏不这样做,对于女儿的一切她都按中上水平消费。这个过程中,夫妻俩少不了争吵拌嘴。为了节约开支,我同事最终同意让自己曾经身患重病,现正处于康复期的母亲来照看孩子。当然老人也十分乐意,原本一家人就该其乐融融了。谁想,这时又生枝节了。老公提出要把自己住在农村的父亲接来跟他们一起住。我同事没多想就欣然同意了,赡养老人是应尽的责任不是?
就这样,我同事的公公高高兴兴地就进城来安享晚年了。一切原本都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可我同事确实没想到这城乡生活习惯差异竟是那样的难以调和。可能是老人在农村住惯了,保持着良好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习惯,晚上嫌看电视吵,早上5:00左右就起来烧水泡茶。一个星期下来,大家都不自在。最后,公公自己非要到楼上屋顶花园的房子里去住。没法,只好应了老人。他孝顺的儿子还特地给他卖了个电饭锅用于早起烧开水。最让我同事受不了的就是她公公的卫生习惯问题。随地吐痰,便后不冲卫生间,吃饭用了牙签后随处乱扔等等,让我这位从事酒店基层管理工作的同事颇为反感。沟通数次都没什么效果。后来,公公干脆来个不承认。看着已经干在地上的痰渍,我同事说她感到恶心和无奈。此外,老人食量惊人,因为牙不好,天天吃肥肉、鱼,居然一个月也不赚厌。能吃是好事,同事对此虽有些不解,但并没说什么。可是年岁大了,不做饭,吃了总可以收拾一下碗筷吧!公公倒是自在,餐后不是直接回房间喝茶,就是只洗自己那一个碗。即便是只有我同事妈妈一个人在家,带着孩子弄了饭,她公公也不会主动去帮把手。时间长了,我同事的妈妈少不得心里不舒服,就在我同事而前嘀咕几句。我同事心里虽气愤,但还不至于不尊重老人,她以迂回的方式让自己老公去和他父亲沟通,希望老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做洗碗、扫地之类的小事。不想,倔强的老人第二天便直接在自己房间里开火做饭。同事实在想不明白,直接找到公公说:“爸爸,如果我和我妈妈哪里做得不对,您可以提出来。您这样单独做饭吃,让邻居们看了还以为我们虐待您。您认为有这必要吗?”老人不语。儿子回来以后,也不知老人和自己儿子是怎么说的,当天晚上,她丈夫就很不高兴地对她说:“你也不要提什么要求了,我明天就把我爸爸送回农村去!”此后,我同事的老公居然三天都不与她说一句话。
事情不知道会怎样的发展下去,但这注定是个回避不了的矛盾。我知道,即便她公公现在回到了农村,这事也是完不了的。那一帮农村亲戚少不得要说些什么,老人自然面子上挂不住。不是说养儿防老吗,本想跟着儿子进城享福,不想却讨了气怄。在儿子面前尽说些媳妇的不是,日后也是自然的。后面的事情无法预料,对此,我也给不出什么建议。在婚姻里,我固执地以为门当户对很是关键,不然,因为习惯和理念而产生的差异,不但两个人之间不好调和,就连彼此与婆家和娘家之间也是不好沟通的。这有可能会成为婚姻难以逾越的瓶颈。在此,我还是愿意祝福他们,希望他们为了孩子,彼此都能做些让步,以最大的宽容和信任重拾原有的幸福和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