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上无论穷与富
都不能让孩子在精神上贫穷
最近网上关于孩子是穷养还是富养的论断很多,各有各的道理,也各有各值得借鉴的地方。对于这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我看得很简单:物质上量力而行,把握好分寸就好!而让孩子从心理上富有,这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老人们常说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是所有穷人的孩子都早当家了吗?没有!在我们身边,因为家庭贫困而怨天由人的孩子比比皆是!自己不好好学习,找不到如意的工作。反怪父母没权没钱的逆子也并不少见。再把话说回来,家庭优越的孩子却并不一定在成绩和品德上就优秀。相反,有些家庭优越的孩子,成天过着“只有想不到,没有得不到”的生活,做人自以为是,学习没有动力,这也并非个案!我们不是常听家长们报怨“给他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什么都满足他了,可他就是学习不认真,我也没办法!”其实,物质上的过度满足,反而使孩子把所有的物质享受都看成理所应当,顺理成章的事。至于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这样的孩子心目根本就是多余的。因为事实上让他觉得学不学都一样!那么,这样左不是,右不妥的,到底孩子是穷养还是富养呢?
为了说明我的观点,我愿意再列举两个我身边的例子:
我们家一亲戚的孩子,现在意大利全奖学金留学。回顾这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从小,因为她爸爸、妈妈的工作原因,小学五年级以前一直就读于一所寄宿制的贵族学校。后来,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变动,她跟随父母来到了另外一座陌生的城市。因为之前她父母对于贵族学校的种种攀比现象很是反感,因此再次为她选择学校时,没有再选择贵族学校,而是为她选了一所当地的重点外语学校。尽管他们有足够的经济承受力。从那次转学开始,父母就对并不太懂事的女儿讲:“爸爸、妈妈能管你一时,可管不了你一世。因为按照生命的自然规律,我们总是要先你而去的。如果,你现在不好好练就自己的生存本领,那将来爸爸、妈妈不在你身边时,你将怎样生活?从现在开始,学习和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物品、书籍,爸爸、妈妈会毫不犹豫地买给你。除此之外,我们不会再无条件地满足你......”父母这样说了,而且也坚决地这样执行了。记得有一次,这孩子看上了一双阿迪达斯的鞋子,而且是限量版的。不知为什么,孩子对那双鞋喜欢得很执著。为了得到那双鞋,她当时向妈妈提出借钱买鞋,然后用暑期打工的钱归还给妈妈。爸爸心软了,他自己也想不太明白,我们给女儿买双鞋不过举手之劳,何苦如此让孩子为难呢?但妈妈却不这样想,她坚持要让女儿体味挣钱的艰辛!也正是这在我们当时看来这近乎苛刻的举动,从性格成就了这个孩子的最后成功。因为她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学会了自立、自强!这个女孩儿真的以优异的成绩争取到了以全奖学金的形式赴加拿大留学。其实,在最后一刻,父母看着女儿刻苦学习的样子,都有些不忍心了,他们对孩子说:“只要努力就行了,别累坏了自己的身体。如果实在考不上,爸爸、妈妈也拿钱送你出国!”可是,女孩儿的意志很坚定,她一定要自己考取。最后也真的如愿以偿了。这个例子中的女孩儿当时的吃穿用度绝对是她同龄人中的上等水平。父母的限制也只是控制了她可能出现的一些无度消费行为,无形中还将自立、自强的精神传递给了她,而并不是无原则的让孩子做个“苦行僧”。那样的话,父母自己心理上也不好受。也正是有了这个控制,把握好了这个度,这个富家孩子才得以有了今天的成就!
我有一个同事,父亲在他快要高中毕业的时候,在一次意外的车祸中不幸离开了。留下了他和体弱多病的母亲以及年纪比他小六岁的妹妹。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这个家里唯一的男子汉一下子成熟起来。他告诉自己要接替父亲担当起整个家庭的责任。于是,他深藏起自己的当律师的理想,高中毕业没去参加高考,就直接进入了他爸爸生前的单位。用微薄的工资收入去支撑一个家的艰辛自然不言而喻......每当他想放弃时,他总是想着爸爸曾经教导他的话:男子汉就是要学会担当、学会吃苦!等你长大以后,这将是你人生最大的财富!”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咬牙挺过了。他拼命带团,因为可以有出团津贴。在那些最艰苦的日子里,他还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习。他成了长江沿线小有名气的导游,凡他带的团队,客人总是交口称赞,有不少客人甚至把他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当此同时,他还自学法律,想圆自己没考大学而曾经放弃的那个律师梦。如今,在他的努力和支持下,妹妹已经大学毕业,也即将有一个好的归宿;而他也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法律专业自学考试的所有科目,正在准备律师资格考试......其实,穷养的甚至无人养的孩子也能争气,关键在于他接受的是怎样的做人理念!物质上的贫乏,并不代表精神上的贫乏,因为去世的爸爸曾经给他的教诲是让他受益终身的真正财富!
孩子穷养与富养不能单从物质上去思考。多少“宁愿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的父母总是会心甘情愿的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但这并不够。物质上无论穷与富都不能让孩子在精神上贫穷!我以为孩子的穷养与富养应该这样来完整认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