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马_淼儿
小马_淼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18
  • 关注人气:3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黏在汤圆里的春节记忆(寻根.民风民俗)

(2008-11-24 16:37:25)
标签:

民风民俗

寻根

春节

汤圆

记忆

育儿

分类: 《爸妈杂谈》

黏在汤圆里的春节记忆

    黏在汤圆里的春节记忆(寻根.民风民俗)

     小时候过春节总是少不了汤圆的。在我的记忆里,春节的概念总是与汤圆黏在一起的。(重庆人过春节不向北方人一样吃饺子,而是吃汤圆。当然,元宵节重庆人也一样要吃汤圆。团团圆圆嘛!)

    记得,那个时候,妈妈很早就会将糯米用水泡起来,大约要泡一个多月的时间吧!在这个浸泡糯米的过程中,每二、三天一次的换水工作是省不得的。不然,糯米就会发出一股酸酸的味道。妈妈说,那不仅会直接影响汤圆的口感,而且还可能造成汤圆浑汤呢!泡糯米,妈妈总是算好时间进行。所以,一般在大年三十或者二十九的时候,浸泡好的糯米就可以用来磨汤圆粉了。在没有电动粉碎机可以进行外加工的时候,家家户户的汤圆都是自己用一个小石磨手工磨制的。当时,我们家是没有这种石磨的,所以总是借邻居家的用。等到别人可以腾出空借给我们使用时,一般都是在年三十的晚上了。每年磨汤圆粉都是我帮着妈妈一起干的,妈妈添料,我负责转动小石磨。爸爸的主要任务是烹调年夜饭和一些整个过年期间都需要的半成品菜。因为老人说,在年前就要把该做的事做完。我一边和妈妈磨着汤圆粉,一边享受着从厨房里飘出的各种诱人的香味。有时,实在忍不住了,暂时向妈妈“告假”,跑到厨房拿一块脆脆的酥肉、一片散着腊香味的香肠或是一片瘦腊肉解馋。从不在乎爸爸、妈妈的怪嗔,毕竟民以食为天嘛!每次和妈妈一块儿磨汤圆粉,看着老也添不完的糯米,我心里总是怪妈妈准备多了。我一会想看春节晚会了,一会儿又想上卫生间了,一会又想睡觉了。虎头蛇尾的我总是无法坚持到最后。很多时候,不是爸爸来帮忙,就是妈妈自己一人充当二个角色。现在想来,我那时真是不懂事呢!

    等到第二天一早在稀落的鞭炮声中醒来,我总能看到妈妈昨晚悄悄放在我枕下的押岁钱和整齐地放在我枕边的新衣服。兴奋地穿好衣服,来到厨房,石磨已经将汤圆粉里的水压干了。妈妈早已从中取出一小块,包成了圆圆的汤圆。爸爸和妈妈一起将包好的汤圆再放到手里团一团,就小心地丢到水花翻腾的锅里了。我喜欢看着爸爸、妈妈煮汤圆,喜欢欣赏他们娴熟的厨艺表演,也喜欢白色的汤圆在沸水里欢快的翻来滚去,喜欢从汤圆里飘出的桂花与桔饼的淡淡香味。洗漱完毕,美美的品尝带着年味的汤圆。绵软的汤圆皮,入口留香的汤圆馅,小小地咬上一口,很多时候都可以吃到馅里的妈妈有意未捣碎的花生、核桃、瓜条或是冰糖,那滋味美到心里就化成了浓浓的年味。心里的喜悦涌上来,过年啦!吃完汤圆,妈妈总会小小地为我煮上一碗放了芹菜叶的担担面,其中的麻酱、辣椒、花生粒、冬菜末真是让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

    后来,汤圆粉的加工可以拿到外面用电动粉碎机完成了。再后来,家家户户连汤圆也不用自己做了。超市里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的品牌汤圆真是让人目不暇接。不自己磨汤圆粉了,也不在家吃年夜饭了,酒店的年夜饭总是提前半月就得预订。尽管,过年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了,山珍海味,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尽管现在天天都象在过年,但年的味道却没有了,爸爸、妈妈也老了。现在的春节对于我,只是可以有几天的休假,可以好好调整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而已。

    但过春节对于淼儿,还是快乐的!现在小家伙的押岁钱和春节礼物都是以百、以千记,而我们那时的押岁钱统都是以十记。淼儿这方面概念不强,因为小家伙还不会用钱。收了押岁钱,淼儿总是递给我说:“妈妈帮我存起来。”礼物对于淼儿,只有玩具可以给她带来惊喜。至于年夜饭,淼儿只是觉得热闹而已,桌上的菜都是平时想吃就能吃到的。而我们那时,有些东西要一年才能吃到一次呢!特别是因为寒假离春节很近,吃了一学期学校的“疗程菜”(我在学校住读,学校里的菜式变化不大,经常有重复的菜出现,我们戏称为“疗程菜”。),回家以后真是口味大开。又遇上春节有那么多好吃的,那对春节的感情自然与淼儿现在不一样。当然,过年放点小礼花是淼儿的最爱。在楼道里,在电梯口,小家伙乐此不疲地点了一支又一支,直到点到烟感装置报警,引来了巡楼的保安。春节对于淼儿最快乐的还是爸爸、妈妈可以陪着她到处玩。至于我们小时候那一份过年穿新衣的喜悦,小淼儿几乎没有。对于现在的孩子,有时天天都在穿新衣呢!不知何故,写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时代不同,对春节的感情和概念也有不同。只要快乐就好!

    我还是怀念我小时候的春节,也许好多人都这样。不然,现在为何那么多的人要去农村过年?不然为何那么多的社会餐厅要做还原春节旧俗的文章?不然,那么多的人文景观,总要用民俗文化来支撑呢?没有必要象以前一样过那种累人而快乐春节,但我愿意带着我的宝贝女儿去可以体味的地方,体味和感受一下我小时候的春节!我也愿意邀上爸爸、妈妈一起去可以体味的地方寻找属于他们的温馨记忆!(这本是一篇发过的博文,为了响应亲子的号召,我略作修改,重新发上来参加正在进行的“寻找身边的民俗文化”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