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婚姻的边际效应

经济学有一个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如人在很饿的时候,吃第一个馒头时感觉很好,到第五个馒头已经非常饱了,再也不想吃了。其实第五个馒头和第一个馒头是一样的,但是这两个馒头的边际效应却不一样,第一个馒头的边际效应是100%,第二个馒头的边际效应就是65%,到第五个馒头,可能就变成负效应了。因为如果再吃,可能就撑坏了。
夫妻之间也是一样,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双方很新鲜、相互吸引,碰到对方的手感觉像触电一样,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也全是最美好的。结婚之后,随着时间的位移变长,彼此的了解加深,新鲜感也不复存在,拉住对方的手像左手握右手一样没区别,这就是婚姻的边际效应,也有人称之为婚姻进入了疲软期。这种规律是躲不开的。
最近,我的一个朋友突然告诉我说他离婚了。原本这离婚不是什么稀奇事儿,离就离了呗,好说好散。有的人离婚以后,还成了很好的朋友。可这对共同走过30多年人生风雨的夫妇竟然会在孩子成人,家庭经济逐渐宽裕的时候选择离婚,倒真是让我大吃一惊。问及为什么?双方都无法说出个所以然来,无非一些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中的是与非。其实,正是他们彼此感叹的这30多年,他们彼此曾经你我不分的30多年,让他们相互产生了婚姻审美疲劳。婚姻的边际效应为他们的婚姻划了句号。原本,故事说到这儿就可以结束了。然而,双方以为分手就可以寻求到一种解脱,但那些挥之不去的岁月记忆,那些甘苦与共的相扶相携,那些他们各自要维护和坚守的所谓面子,让他们彼此重新陷入了另一种情感的折磨中。嘴里说的,不是心里想的。在这桩矛盾重重的婚姻里,离婚并没有如愿为双方带来轻松与解脱,毕竟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割舍……于是,离婚以后的当事双方,如果没有另外的幸福可寻,就象一个饥饿的人,找不到别的果腹食物时,第一时刻想到的还是当初曾经让他饱腹的馒头,也即是对原来的婚姻重新有了新的认识和需要。痛苦也便源于此了。
夫妻之间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责任。两个人认识,在全世界大概是65亿分之一的概率。所以,一定不要随便说什么“缘分尽了”的话,甚至来不来就以离婚来划句号。有一句话叫:“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夫妻之间一定要珍惜缘分,双方都要付出应有的责任。这份责任放大以后就是家。那家是什么?家是一种亲情关系,是由家庭成员构成的。家不是金钱,也不是房子。有的人的房子很宽敞,但是家里却总是不和谐;有的人虽然粗茶淡饭,男人摆菜摊,女人在一旁帮着招徕客人,一家人在城市收破烂、替人擦皮鞋,也过得其乐融融。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充满亲情、有爱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房,有时在高屋华堂,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一天,有一个美国大富翁喝多了,躺到了马路上。警察扶他起来,叫他回家。富翁说自己没有家。警察指着他的别墅说:“那不是你家?”富翁回答:“那是房子。”因为他家里已经没有一个人了。所以,家不是房子,不是别墅,是人和人之间的亲情,是夫妻间白头偕老的相守,是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没有亲情,家就不是家。没有婚姻哪来的家?破败的婚姻背后意味着一个家的终结。所以,当婚姻不可避免地遭遇边际效应时,就想办法正确面对吧!即便是左手握右手,戴戒子的手、戴手套的手、美了甲的手……与之相握的感觉绝对是不一样的。即便是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相握,也要握出新的感觉来!婚姻同样如此,我们应该善于给婚姻输入一些新鲜的元素,这样的婚姻才会持久弥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