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分享,对于一个五岁孩子有多难?
上周五,我们家在四川广汉的一位亲威为了躲避地震和老伴一起带着八岁半的外孙女辗转从成都来到了重庆。而小女孩儿的妈妈却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同往。
那天,正好是星期五,是我们接淼儿从婆婆家回家过周末的日子。当时,有近三年没见的两个小姐妹一见面便显得格外亲热。玩在一起,吃在一起,连睡觉都要求在一起。可好景不长,小姐妹在一起朝夕相处一天之后,就开始小有矛盾了。不过,一会儿又自行和好如初。再随着时间往后推,两个孩子的性格特点都开始暴露出来,各自有各自的主见,各自有各自的理由,谁也左右不了谁。特别是淼儿,因为优越感极强,又不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而且还固执的认为就应该是姐姐要让着妹妹,所以小矛盾开始频繁出现。连去翻斗乐玩,俩小姐妹也少不了摩擦。每每这个时候,总是以我们批评淼儿,让其收敛蛮横,姐姐无语退场告终。
星期天晚上,当淼儿又一次被我们批评后。小家伙无处发泻,竟然转移话题,直接将矛头对准姐姐大声说:“你作为一个客人,就应该把我们家弄得乱糟糟的吗?你拿出来的玩具为什么自己不收……”本来就少言的姐姐更是无语了,她无奈地要让外婆带她离开。当时的情形,弄得淼儿爸很是不自在。于是,对着淼儿,就其缺少爱心、自私又霸道的行为又是一顿狠训。尽管,后来我试图给淼儿讲明我们之所以这样对待姐姐,是因为姐姐从灾区过来,为了让她不至于太想妈妈,我们只有尽最大的努力对她更好一些的道理。可在小家伙心里,我们从不批评姐姐就是一种不公平。我们老是把属于她的东西拿给姐姐,她就是不高兴。
周一,淼儿幼儿园放学后,又回到了婆婆家(因为我们工作的原因,没有办法正常接送淼儿。因此,非节假日的时候,淼儿是住在婆婆和外公家里的。)。她有些伤心和夸张地告诉婆婆和外公:爸爸、妈妈现在喜欢小姐姐,不喜欢她了。而且,为了收玩具的事,妈妈80%的时候都错怪了她。对妈妈告诉我们的这个情况,我们也并没有太在意,只简单地归结为小家伙缺乏爱心、不懂分享和自私所致。
昨天,因为给小姐姐联系好了借读学校。我们需要征用淼儿的一个新书包给姐姐。开始的时候,淼儿仍是横竖不愿意。后来,在婆婆的耐心帮助和开导下,小家伙终于同意将自己的书包送给姐姐,并和婆婆一起亲自将书包送了过来。一切也没有什么异样。只是淼儿准备和婆婆离开的时候对我说了一句话:“我好想不走了,就留在家里。”当时,我也没有意,只是告诉她,星期五我们会去接她。可昨天晚上,淼儿半夜醒来哭着告诉婆婆说:“爸爸、妈妈不再喜欢我了,他们喜欢姐姐了。”当婆婆告诉她爸爸、妈妈依然很喜欢她时,她不服气的说:“我们今天送书包的时候,我看见爸爸、妈妈带姐姐去买东西,姐姐就象他们的孩子一样……”知道这个情况后,我有些意外。实在没想到,五岁的淼儿竟然如此在意自己爸爸、妈妈与姐姐在一起。
孩子毕竟是孩子,特别是对于淼儿这种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事实上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分享。可能嘴上会说,一些简单的行为也会做,但真正要长时间与人分享,可能就难了。这暴露的是我们对淼儿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从表现上看,淼儿种种让人担忧的自私行为,让我们心急火燎的想要尽快纠正。可深层次里,我们也许真是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她的接受程度。情感分享,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到底有多难?是我们教育的重大失误?是我们处理两个孩子的问题时,不应该一味只是指责淼儿,而应该适当的换位考虑一下她的感受,给她一个可供接受的情感空间。可对于家里那个来自地震灾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妈妈的敏感孩子,我们又如何能在这个非常时期做到一视同仁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