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导语丨上海灿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今天对外宣布,近日,曾研发《The Voice Of…》系列节目模式的荷兰Talpa公司,先是违背国际惯例、索要高达每年数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模式费,继而单方面撕毁合同,不顾合约中承诺给予灿星的独家续约权,在双方合同有效期内发表声明,宣布取消《中国好声音》节目原有的授权,并拟将《The Voice Of…》的节目模式转授给唐德影视。灿星制作对此深表遗憾,并发表“态度坚决”的声明……
中国优秀的综艺节目在原创之路上可谓是举步维艰,如今 Talpa公司一举,不说是否违背国际惯例,挑起中国制作公司的“互相残杀”,就说在中国优质综艺节目上给予了重重一击,此事警醒以“手艺人”自称的中国电视人,如果没有原创,我们中国电视人就要挨打。这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典型案例。
为此,“湘人李来了”电视品鉴会|大中华传媒“天机阁”的传媒大咖们,就此展开了一番讨论。
中国的节目也要输出,没有规则怎么玩。
唐德影视明天会开新闻发布会,应该说兼听则明。可是看了灿星的声明,觉得写得太不好了。也许是太失落了,心情很不好写的。想当初因为对赌协议一举成功,灿星为这个节目的付出是巨大的。可是就这样胜利成果旁落,换我心情也很不好。但是在商业上这是常有的事。
中国如此,国外也如此。
Xfactor也曾经和主创simon cowell之间发生过巨大的冲突,Simon尽管道义上占优,但商业上却仍然是失败者。而国内很多模式节目也曾被不同电视台拿去用。当然成功节目被别人抢走还真是第一次。另外关于价格问题,我觉得审慎的公司是不会公布数字的,因为这属于商业秘密,是个道德问题。多少钱是多,多少钱算少只是甲乙双方的事,和社会无关,和国际贸易顺逆差更无关。从电视制作来讲,不是鼓励原创,而是要鼓励保护原创的市场机制。中国的节目也要输出到国外,没有规则怎么玩得下去。
“湘人李来了”电视品鉴会|特邀嘉宾王普普:山西传媒学院讲师
灿星与荷兰Talpa的版权纠纷,解局的关键在唐德影视.
看到灿星的声名书,大概了解了灿星与荷兰Talpa之间冲突的来龙去脉。现在灿星面临的状况是,无论怎样,对方都要终止合作。透露的意思似乎是,同意呢就和平分手,好说好散,硬不同意的话就单方面停止义务,造成事实上分手。灿星作为国内顶尖的制作公司,深受行业内外的关注。在与荷兰Talpa公司的背景下,它已上升为大家心中电视制作领域的民族企业,具备了民族或者说国家的属性。这个时候,版权纠纷就逐渐酝酿成一种保护民族利益的态势。一时间,行业内外舆论满满。浅点说,必须要挺灿星。往深点说,我们要搞原创。可是,静下来想想,我们想挺灿星,可我们挺得了吗?我们想搞原创,可我们此刻来得及吗?所以,暂时先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其他的然后再论。
现在的形势,想要双方主观上,喜笑颜开的握手言和,似乎不太可能。即使可行,也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此事关键在于第三方,即唐德形式的态度。从企业追逐利益的角度看,唐德硬是抓住机会实现飞跃,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如果明知道对方与灿星合作没到期,仍要这么做,那这种商业行为就多说无益了。但如果事先不清楚,基于现在的形势状况,转而挺民族企业,暂时牺牲企业利益,也不失为一种明知的选择。其实,古往今来,同样的情况早就上演过多次。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适用于任何时代。还记得我们那时的实业救国吗?在需要的时候就团结,在不需要的时候就分开。记得秦朔的一篇采访中说,企业家有三层境界,分别是生意,商业,以及社会贡献。那做到哪一层,怎么选择,全在自我选择。
其实,绕过这个纠纷本身,我们要明白的是,传媒文化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但企业公司的管理,条约合用的拟定与执行等,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领域了。如何将企业管理的通用法则经验,在传媒文化企业中因地制宜,也是一门学问。现在问题的出现,导致灿星显得被动。今天的被动局面,在一位优秀的企业家那里,可能早在苗头刚一出现就被掐灭了。优秀的企业家需要高瞻远瞩,需要未雨绸缪。基于好声音在国内的热度,高瞻远瞩的话,应该早考虑向原创转型了。未雨绸缪的话,应该考虑到合同就是一种契约,签订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对方违约的风险。对于国外公司,他们更注重的是契约合同,而不是情感道德。
“湘人李来了”电视品鉴会|主创湘人李:独立制作人、《电视台长》作者
心疼灿星宝宝,可是落后就要“挨打”的呀~~
《中国好声音》与版权方的这场撕逼,我们当然无法知道其中的“奥妙”所在,但是我们作为中国电视人,不得不出来“站队”表达我们作为中国电视人的立场:我们在情感上绝对无条件支持我们的灿星,但在理智的情感上,我们不得不说:我们心疼灿星宝宝,但是,落后就要挨打。
其实,中国电视并不强大,还是落后的,所以就挨打了,现在我们的屁股就在挨人家的板子,对不对?
作为商业规则,我们只能说,一个愿卖,一个远买,两厢情愿,就是一笔好买卖。但现在,有人不愿意了,这买卖就不好玩了。但这个世界,似乎有个“知识产权”的问题,因为他们有话语权,灿星在话语权领域是没有什么优势的。进而,这可以延伸到中国电视的现状,中国电视也就是一个“窝里横”的节奏,在世界电视知识产权领域,中国什么都不是。
有时候不得不含恨悲叹:中国电视人,你们要到戛纳那破地方去干什么,你们给中国电视丢脸还不够吗?
还有那些个模式引进公司,你们不是“二鬼子”吗(虽然模式引进公司会说:我们曾经中国电视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好么)?
这当然是义愤之词,并不理智。但在我们中国电视人的情感表达上,则是不得不要释放的一种情绪。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灿星宝宝”与“洋大人”撕逼的这事情,跟我们同样是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然后,对于中国电视人而言,如果你们再不奋发图强,自我强大,尊重自我原创的版权,处处要到洋大人那里去以什么尊重知识产权的名义,为洋大人送上自己的腰包,你要知道,这当然谈不上是丧权辱国的事情,但对于中国电视产业、对于中国文化输出,则是极大的伤害,其罪恶,已经不亚于历史上的“二鬼子”。
因此,更多的是,“灿星宝宝”作为当前中国最富有光环色彩的电视内容生产商,能否化悲愤为力量,奋起原创,杀出一条血路来。“洋大人”那事儿,就去他妈的吧。也期待中国电视人,能够警醒:落后就要挨打,这不仅仅是国家博弈的事儿,即使在电视内容生产领域,落后同样就要挨打。没得商量!
连欧美模式方都开始不守规则了,这究竟是他们变坏了,还是我们把他们变坏了
从2013年的模式井喷到2014年韩国综艺大举入侵,再到2015年“联合研发、共同制作”口号的提出,中国电视近年来一直在“引进与本土”、“抄袭与原创”的二元对立中各种撕逼,一直以规范引进模式,制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模式进而获得成功的《中国好声音》,似乎是”模式引进价值“的最大捍卫者,没想到也耐不住寂寞,跳出来参与到二元对立的撕逼中。一方以模式拥有者的合法性质疑违规,一方却以被骗者的委屈哭诉本土改造的努力。作为局外人,我们根本无法接触真相,也没必要知道真相,因为所有的撕逼要么是炒作,要么就是既得利益者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对于观众来讲,是不是引进、是谁引进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一场资本运作的市场竞争而已,是否公平?无所谓。
2015的中国电视年基本上是”资本控制内容“的开端,”我有钱“成为内容生产的合法宣言。有钱可以决定节目内容,有钱可以哄抬模式价格,有钱也可以随意更改合约,所以《中国好声音》的版权之争,其实就是中国广电模式市场无序、资本逐渐掌控节目从内容到运营整个生产过程的一个体现罢了。所以我们以内容是否原创的立场,来评价这次纷争,是不对称的评价。”贵圈很乱“,不只是乱在人物关系,更是乱在没有规则意识、版权意识。
我们没有必要指责荷兰方哄抬物价,谁让我们在2015年创造出太多违反全球模式交易规则的合作方式,比如号称一档节目拯救一个台的经典案例,不管我们信不信,反正欧美模式方信了,所以当一向遵守规则的人做出了看似不守规则但是我们已经做了很多次的事情时,我们很惊慌,但是惊慌的恐怕不是欧美模式方不守规则,而是连欧美模式方都开始不守规则了,这究竟是他们变坏了,还是我们把他们变坏了?也许在这这场交锋中真的有受害者,但他肯定不是受欧美模式方的害,而是资本控制内容的的中国广电市场的受害者。想想以往同类型的事情没有任何结果,而这件事,当然也不会有结果。
原创模式当自强
模式是一剂春药还是一味良药,这事仁者见仁。但是大数据显示,国外模式在传播影响方面吊打原创模式似乎还是个基本事实,特别是韩综,占据中国最强节目的何止半壁江山。其它半壁也都大多是引进模式,比如《中国好声音》。但是离谱的是,现在灿星声明要与模式公司刀兵相见,要自主研发中国版好声音,这事在寻常人听来有点不可思议,在圈内大家自然也是各种议论纷纷。这好比一位奇女子,和老公离婚了,对男人绝望之际决定生个试管婴儿。其实这事谁也不是赢家,尤其对中国原创节目来说,这事岂止惨烈,简直是悲哀。
然而需要大反转的一个观念是:中国原创节目并没有这么悲伤。加多宝和王老吉打了几年官司,王老吉有阻止住加多宝发财吗?有核心团队,有精良的制作技术,有强大的保障机制,有无双的营销策划,关键有这么庞大的信任客户群,灿星其实有什么好害怕的,最强大的王牌都在手上,无非就是因为引进模式太突出,搞到似乎节目研发能力感觉弱了,这块成了短板,然而2015年短板理论已经被长板理论颠覆了,你能赚到多少,取决于你的长板,围绕长板展开合作,才是王道。
曾听灿星一位老总讲故事说,当时他们在是广电总局的门口,于徘徊之中,突然拍脑袋想到了取名《中国好声音》。所以当他们决定做这档节目的时候,“中国好声音”这五个字其实还没有诞生,这才是灿星们有底气说这档节目是他们和浙江卫视一起做的原因。他们请了一个巨讲究的导演,事事苛刻务必求完美,还有他们的团队在不辞辛苦全国漫游,在任何一个可能的地方寻找中国的好声音,等等,这种过程和能力,这种讲究的作风,才是灿星决胜的原因。至于模式本身,到底有多重要还真未必。别人笑灿星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我以为那家模式公司真是太傲骄了,离了这档模式,灿星一样还是灿星。
不过灿星虽然牛,但仍然犯了一个加多宝似的错误,不知道是疏忽还是公关维系出了问题,这个纠纷本来应该可以避免的,当然也不排除是对方有人吃错了药。如今之计,还是要痛定思痛,想想怎么搞原创,花钱买的越南新娘最后都是要跑路的,只要勤奋练好内功,金钟罩和铁砂掌都是你自己的,谁也剥夺不走。话到这里,这也给全国电视媒体和节目制作公司提了个醒,引进模式固然是你打榜的最好方式之一,但是对原创节目的重视必须提到一个议事日程,外国模式是怎么火起来的,那也是无数人创意,无数人打磨造就的,中国人欠缺智慧吗?并不缺。缺的是机会,只要给那些优秀的团队机会,总会成就原创的现象级。总会有一天,我们也可以站出去,突然发个函给外国公司,这个模式今年我不卖你了,钱给的太少,要续买,可以,价钱翻十倍!
结语:灿星公司和《中国好声音》版权方撕逼,其间参与到的唐德影视是否是由Talpa公司挑动的我们还不清楚,这一场争执对于节目制作的团队来说伤害是很大的,用上面的话来说就是自己挨了自己的板子,如果能够自己出原创,而不是用金钱各种引用各种购买的话,哪里会出来这么多问题。《中国好声音》在中国音乐类综艺节目中算是现象级的综艺节目了,现在观众关注的是《中国好声音》下一季能否正常到来,当然我们也是力挺灿星,期望灿星能给我继续带来更精彩的《中国好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