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椴文·随笔 |
今天初几了?年夜饭过了很久很久了,菜也料来所剩无多,所以,今天炒冷.
按时吃饭与定期更新可能是培养人自律的一条捷径?在北京,和书商一起,听他说手里亦舒的书有两百多种待出,当时的感觉就是震惊,一个人可以写出这么多文字吗?
对于我,一向还只习惯因为寒冷写字.出于温暖的太少了.好在,今夜很暖,我穿一件厚厚的长睡袍,开了空调,开了取暖器.取暖器的光是橘色的,浸到墙上象一滩黄酒的渍.今年是决定享用温暖的一年,为什么却还总是怀想那些顶着一宇广寒,薄衿容风的日子~~~~
因为那是,我是~~少年?
闲话少絮,小忆几副对联.
对联是文字的最浅之道,却又是最充满乐趣的.一些小小的机锋与趣味,无关宏旨的浮生小醉.从小到大记住的倒也有几副,每每思来,仍觉有味.
一是最近看黄苗子的书,里面述及的两则,其一是改孟浩然的名句以赠庸医的:
当时看了大笑.跟我的医生说起时她也知道,两人一起大笑良久的.
还有一则是曾译法本红楼梦的杨谦益,也即跳舞的戴乃迭的丈夫写的打油味的对子.说来大是有趣:
这两联都有持蟹蛰执酒杯,喷酒抛蛰,轰然一笑的乐趣.
小时还记得听人讲过几个不太靠谱的故事对.一是讲明才子徐渭的,就是那个江浙传说中的天才小儿徐文长吧.他去应考,考官调笑他,出上联命他对:
徐文长当时年小,闻言反讥,对曰:
小时爱热闹,听到这样的机敏杜撰的故事是最欣喜的了.及至后来长大,见过了徐渭那剑戟如张的草书,读到他的生平,想起他入狱所经,及出狱后数字自杀,以锤击头,以锥刺耳的狂暴与他不可自抑的愤世才情.感觉~~~那个聪敏少年徐文长原来一长大就已不见.
另一个是传说中张之洞~~~那个无情对对陶然亭的清末湖广总督一代名臣~~~难为孙中山的联.他在武汉,古称江夏.上联为:
孙的对句是:
实在经不住考究.但确实是编的好故事.这对子我也喜欢.让人想起我们过去曾有过的悠悠岁月.太极生两仪,一切以数字为依.什么三才四时的.那是~~秩序.那样的秩序中,小小的机敏求存的故事,小儿式的狡狯确实是让人动心的.
哪怕,那种聪明已中国文明之累,且久已为我所不屑.
小弟号称从不看诗词.只记得两句联语好.为"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煞有气氛.小时候听评书,我也喜欢那里面的联语韵文.诸如形容脱险"打开玉笼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蛟龙",形容惊惧"好似万丈高楼,失空了一脚;杨子江心,断缆崩舟",传说中的概念形的美感,戏台样的,忠奸善恶,喜怒哀乐,形式化得让人踏实.那就是文明,太配"白盔白甲亮银袍,手拿一杆点银枪"的主角了.
它真的俗得都成为一场文明,一种美感的皈依了.
清末还有一联也依稀记得,谁嘲讽谁的我忘了,总是一个大臣嘲笑某一老名士.上联为"德高望重,却与如夫人洗脚"
名士反讥为"才疏学浅,落得赐进士出身".
后来读了些书,才知道,赐进士也真还不是容易考的.那名士估计象沈樱樱考协和一样的状元出身,才有如许口气吧,呵呵.
那是一些沉旧的往事.如要例举,就我所知,只怕就打不完了.但到了老爹这一代.想起他跟我讲过的两个联.一个是科学家们的,上联"三强韩赵魏",隐钱三强之名,对之下联为"九章勾股弦",隐赵九章之名.及秦皇岛的名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暮,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真的感觉,那个雕虫戏句的旧日文明都已不在了,新的国家,新的以工程技术人员构成的知识份子,也有了些新的气象与美感.
最后说下印象最深的孽海花中的联语,一为"宗室八旗名士草,江船九姓美人麻",一是"淡墨罗巾灯畔字,小风铃佩梦中人",句后典故太多,打累了,不解释了.前句并不真的阔落放达,后句也并不真的如何炽情妖矫~~~~但是,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晚清,那样的隐于如此垢腻的繁尘厚幕下的终于不忍喑哑的联语,那挣扎欲出的小小的耽迷与任达,还是如此的让我感动.
所以,这两联曾坐别被我套用到杯雪与洛阳之中.
前一篇:开门三件事:姐、弟、犬
后一篇: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