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雨村的一首中秋咏月诗

(2015-09-28 01:51:47)
标签:

杂谈

《红楼梦》里的贾雨村,在读者心中基本是个反面人物。有的论者把第一回甄士隐关于《好了歌》的解注:“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直接作为贾雨村的判词。吾读红楼已久,年事愈长,愈想写一篇《贾雨村论》。无他,只因感到贾雨村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太过饱满和丰富,几乎浓缩了中国封建时代所有“学而优则仕”读书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写尽了他们的清高与卑劣、腾达与困顿、率性与异化、真实与虚伪……

雨村初出场,寄居于姑苏城葫芦庙内,但长相已是不俗:虽敝衣旧服,却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正应了他自己所吟的那幅对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这日正逢中秋,甄士隐邀雨村对酌,设下杯盘、美酒隹肴(我一直在考证两人所喝何酒--想必茅台不会是,五粮液不会是,北京二锅头不会是,云南小锅酒也不会是--然翻遍全书,不得而知!)。二人款斟漫饮,谈至兴浓,觥筹交错(其实喝酒的最佳境界不在人多,两人最好。两人、两人!!咦,微斯人,吾谁与饮?)。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不象今晚,冷火毬烟,屁大的炮仗响也没听见个!),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醉意,狂兴不禁(象我们一样,性情中人啊!),乃对月寓怀,口吟一绝!

余秋雨先生在描述苏东坡写《前赤壁赋》时说:一篇文学史上的巨作将横空出世了!今夜我也要说,酒后的雨村,马上要吟出一首人人皆知、又人人忽略的中国文学史上的咏月名诗,你听你听,它已破空而来、遗响天际:“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诗刚吟出,便惊得老甄屁滚尿流、五体投地,不禁大叫:“妙哉!吾毎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于是雨村借老甄吉言,第二天便赴京赶考,一举中的,作了姑苏知府。

暂不管雨村得意,且看此诗,不扭捏、不作态,不用典、不晦涩,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朗朗上口、余音缭绕。一句“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写透了尘世间中秋时节望月、赏月、仰月的情态,同时又一语双关,气度非凡!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之诗,封建社会士大夫之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蓬勃之诗,进取之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样的诗,宝玉作不出,黛玉作不出,宝钗作不出,贾政贾大人也做不出。这是男人之诗,大丈夫之诗!

且不论雨村结局如何,读这样的诗,看天上明月,今夜中秋,凭添多少豪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秋月
后一篇:登西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