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大学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
(2016-01-26 15:07:19)
标签: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高校职责 |
分类: 时事 |
摘要:经营大学须遵循大学属性。大学是社会的学术组织与人才培养的基地,秉承着学术的发展逻辑,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其知识性、公益性、产业性和服务性的属性特质决定了大学的经营以育人为主要对象,它规范了大学作为特殊社会组织的责任、功能和价值基准。
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崛起以及现代大学的出现和良性发展,无不显示出大学经营的重要性。大学经营是指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部分运用到大学管理中,借用企业管理的理念和运行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注重强调大学获取市场资源的能力,注重大学内部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偿使用,注重大学管理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效应。当前,推进
大学需要经营
拓展大学办学资源的有限性,大学需要经营。当前,大学的生存状态、发展潜力、组织绩效和竞争地位越来越依赖于大学获取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从国际比较的视野来看,我国大学办学的人均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及财力资源落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学。就国内发展现实而言,由于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客观地存在差异,国家和社会对大学配比的资源不均衡性和有限性也明显存在,部分大学教育财政拨款相对不足,破解大学发展所需资源瓶颈还在一定程度客观存在。
提高大学的办学效益,大学需要经营。任何组织,其生存与运转,都需要考量效益。作为高等教育微观生产部门的我国大学,长期以来,在政府的供给序列之中。同时,部分高校管理者认为,高等教育不以营利为目的,产出也不便全面量化,这样导致部分高校不太注重大学的投资收益和绩效管理,不能根据大学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市场需求变化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来主动思考、调整大学自身的发展战略,不能合理地配置、利用高等教育资源,更未从经营角度去思考大学自身的办学行为和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办学效益低和盲目发展的现象还时有出现。少数大学关门办学,贪大求全,造成一定资产流失;有的大学缺乏有效风险防范机制,大学贷款只考虑筹资成本,忽视筹资风险,不考虑投入产出效率,造成一定财力物力浪费,甚至导致严重债务风险;部分管理者缺乏大学经营理念,常常从其技术与学术专业的视角盲目决策,造成巨大损失。为提高大学办学效益,促进大学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大学必须扭转办学不计成本、不重视效率、效益的旧习和惯性思维。
大学经营须遵循教育属性
大学经营是理念,经营大学是手段。当然,经营大学必须保留与社会、与市场的一定距离,这种距离是保持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信仰的根基与依托。在发挥政府引导、市场起决定作用的过程中,并不是把我们大学所有内涵与外延推向市场,并不是完全商业化进行开放办学。因为学术的研究、文化的传承、社会的服务,还是要遵循大学运转的基本规律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蕴涵有大学的基本使命。
经营大学须顺应教育规律。教育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教育的根本规律。大学的存在与发展,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的实现,大学的发展更需要面对社会的需求,也必须高度关注人才培养的质量,也要进行成本核算和讲求经济效益。这是教育规律与社会发展一致性的体现。
经营大学须遵循大学属性。大学是社会的学术组织与人才培养的基地,秉承着学术的发展逻辑,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其知识性、公益性、产业性和服务性的属性特质决定了大学的经营以育人为主要对象,它规范了大学作为特殊社会组织的责任、功能和价值基准。虽然大学是非经营性组织,但是在与时代的交融互动中,需要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平衡,维持整个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转。
责任编辑:HEB046
http://www.xueliedu.com/a/xinwenzixun/2015/0115/262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