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评弹演员照片(下)

标签:
蒋月泉评弹杨振雄张效声杂谈 |
分类: 上海艺术家 |

1962年6月,评弹艺人严雪亭的一家都是评弹迷,每逢周末全家欢聚一堂时,弹唱就成为不可少的余兴节目。图为严雪亭(左一)和家人星期天在家中欣赏四子介生表演的评弹《六十年代第一春》。
1962年6月,朱雪琴(左)正在弹唱传统书目“珍珠塔”中之“七十二他”。她以“雪调”特有的明快的风格、跳跃的节奏,生动地刻划出书中人采屏的机智和谐。
1962年6月,著名评弹老艺人刘天韵和他的侄女、青年演员刘韵若正在表演传统评弹书目“三笑”的第一回“追舟”。说唱的是唐伯虎看到秋香的第一笑后,立即雇舟追去。

1962年9月,上海市长征评弹团最近演出中篇评弹《白公馆》。它是根据长篇小说《红岩》中的一段故事改编的。图为蒋云仙(右)和秦纪文(左)在说书中的第三回《考验》。

1964年2月,上海人民评弹团著名老演员将月泉(左)和青年演员徐红仙合作演出了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的现代剧《夺印》中的一折--“夜访”。这个节目是蒋月泉等演员深入农村生活后改编的。在农村演出时受到农民的欢迎。

1965年5月16日晚,第六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在上海市体育馆举行了群众歌咏大会,上海人民评弹团演员演唱评弹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1965年6月,上海评弹团演员张如君(男)和刘韵若正在上海市郊泗泾镇《社员之家》给社员们演唱一篇描写公社社员热心进行科学实验的新弹词《种子迷》。

1966年2月,上海人民评弹团自己创作的评弹开篇《掏尽红心为人民》,歌颂了焦裕禄同志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光辉事迹。图是评弹演员正在练唱。
后一篇: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演唱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