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雄读《论语》之:孔子论管仲

(2016-12-07 17:04:23)
分类: 《论语》夜读

http://s15/small/001zoHAczy770gThyfYce&690

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齐国宰相,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建立彪炳史册的功勋。对于他的经历之传奇,智谋之深远,治国之周祥,无不令人叹服。因而,后世对他的评价基本上是一边倒地赞颂,赋予其至高的光环,称其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也并不吝啬对其功绩的赞誉。

或许,孔子曾说过管仲具有仁德,其弟子都很不解。

子贡就此而问孔子:“管仲不能算是有仁德的人吧?齐桓公杀了哥哥公子纠,管仲却不能像大夫召忽那样自杀,以表忠义,反过来却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齐桓公拜管仲为宰相,因而能雄霸诸侯,平定天下乱局,使天下安定。百姓到现在还领受着他的恩赐。如果没有管仲,那么我们现在可能会像蛮夷一样披头散发,穿着蛮夷的衣服了。”

看看子贡还是不解,接着又说:“难道要像普通人那样,挂念着小信用,在田间水道中自杀,却不去建立功绩?”

这里,孔子的回答绕了个弯子,并没有直接说到管仲的仁德,而是赞颂了管仲“尊王攘夷”的功绩,子贡也没有表明是否听懂了。而同样的问题,子路也问过。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哥哥公子纠,召忽自杀而死,管仲却不自杀。这样看来,管仲是没有仁德吧?”

孔子对子路说话,不像对子贡,很少绕弯子,而是很直白地说:“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不去炫耀兵力而使诸侯屈服,这全靠管仲的能力。谁能有这样的仁德!谁能有这样的仁德!”

在孔子看来,仁德不只是体现在个人修养上,还可以体现在对百姓的恩惠中,如管仲辅佐齐桓公,并不炫耀武力去征伐诸侯,不去挑起战争使百姓免遭战乱之祸,而是内修国政,发展经济,重整法制,使百姓遵纪守法,对外则通过外交手段平抑诸侯,使天下得以安定。从结果来看,管仲的仁德,真是无人能比。

从历史功绩来说,管仲的确无人能比,但就个人来说,管仲的个人品质却不足为人称道了。有个成语故事叫“管鲍之交”,说的是鲍叔牙和管仲的情谊:

管仲和鲍叔牙的关系很好,曾一起经商,赚了钱时,管仲总是分给自己多些,给鲍叔牙少些。对此,鲍叔牙也不计较,在别人说管仲贪财时,还帮着管仲说话:“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

管仲当过兵,每次参加战斗,都躲在后面,逃跑时总是第一个,别人讥笑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帮着辩解说:“管仲并不怕死,而是家里有年迈的老母需要供养,他这样做是不得已啊!”

鲍叔牙的宽容和理解,让管仲也很感激,常常抢着帮鲍叔牙做事,可经常把事情办遭了,还得鲍叔牙自己去收拾残局。别人就认为管仲这个人没什么本事,可鲍叔牙却不这么认为,说:“管仲没有把事情办成,只是因为机会没有成熟而已。”

管仲深得鲍叔牙的宽容、理解和尊重,因而他感慨地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  

两人的友谊,持续了一生,并在齐国的历史大事件中,两人也相互信任,互相扶持,终成大业。

这个故事中管仲的表现并不光彩,可以说是个“小人”,是孔子说的“管仲的器量真小啊!”。但或许,管仲的才气很高,志向很大,为了实现志向,保命最重要,所以贪财养家,逃跑养母,大才不做具体事情,历史证明,确实如此。

孔子虽然对管仲赞颂有加,但对于管仲也颇有微词。

一次,孔子说:“管仲真小气啊!”旁人听到了,以为说管仲节俭,就问孔子:“管仲这个人很节俭吗?”孔子就着问题说:“管仲有三栋居室,家臣很多,各分其职,怎么能说节俭呢?”看着说错话了,这人就转个话题,说:“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说:“只有君王才能建影壁墙,管仲也有;君王在与他国缔结友好之约,建有放酒杯的反坫之台,管仲也有。如果说管仲知礼,还有谁不知礼?”

看看,一谈到礼,孔子对“礼崩乐坏”的现实就很有气,所以说起管仲来,言辞之间也就不再客气,不同于之前对管仲的热情赞颂。或许是对时局有感而发,只不过,管仲是躺着中枪罢了。

 

(向雄读《论语》之六十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