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译解:7.34 若圣与仁

(2011-07-12 09:13:10)
标签:

《论语》

7.34

君子

为之不厌

诲人不倦

公西华

道路

杂谈

分类: 《论语》夜读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①为之②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③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注释】

①抑:折的语气词,“只不过是”的意思。

②为之:指圣与仁。

③云尔:这样说。

【译文】

孔子说:“如果说做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只不过向着圣与仁努力去做而不感到厌烦,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罢了。”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笔记】:孔子对自己的评价,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至于达到什么境界,孔子则没有表达,甚至是否是君子,孔子也没有说,但是世人则认为孔子是君子,有仁德,是圣人,甚至是生而知之的人,所以孔子在面对他人的评价时,都很谦逊,认为自己还差很远,还在追求圣与仁的路上。翻译中,“若圣与仁”,很多翻译都做“如果说到圣与仁”,这样貌似是对“圣与仁”的讨论,从本章意思来看,应该是别人认为孔子是个圣人、仁人,孔子则自谦“岂敢”,我将之译作“如果说做到圣与仁”,与孔子的自谦相联系。孔子的追求,不在世俗的官职、利益,而是在自己的人格修养,朝向圣人、仁人的境界,因而,能在这条道路上坚持着,并不疲倦地帮助他人成人,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点评】:朝向一个目标坚持不懈,总会有可观的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