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解:6.14 行不由径
(2011-06-09 10:42:13)
标签:
《论语》6.14子游人才澹台灭明行不由径偃武城以貌取人捷径杂谈 |
分类: 《论语》夜读 |
6•14 子游为武城①宰。子曰:“女得人焉尔②乎?”曰:“有澹台灭明③者,行不由径④,非公事,未尝至于偃⑤之室也。”
【注释】
①武城:鲁国的小城邑,在今山东费县境内。
②焉尔乎:此三个字都是语助词。
③澹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武城人,孔子弟子。
④径:小路,引申为邪路。
⑤偃:言偃,即子游,这是他自称其名。
【译文】
子游做了鲁国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找到了人才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他从来不走小路,不是公事,从不到我屋子里来。”
【笔记】:子游以礼乐治城,孔子很是赞赏,但认为单凭着子游一个人很难做到,应该有志同道合的人才相助,因而才有此问。子游对澹台灭明的评价也很到位,不是说澹台灭明的才干,而是看重他的人品,说他这个人光明正大(“行不由径”)、不拉拢巴结(“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由于子游的发现,澹台灭明最后也位列孔子弟子,孔子曾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史记》)。
【点评】:捷径,到达目标可能快些,但迷路的几率也会大些。
前一篇:《论语》译解:6.13 君子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