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解:5.26 各言尔志
(2011-05-24 11:46:07)
标签:
《论语》5.26志向子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孟子杂谈 |
分类: 《论语》夜读 |
5•26 颜渊、季路侍①。子曰:“盍②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③善,无施劳④。”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⑤。”
【注释】
①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②盍:何不。
③伐:夸耀。
④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⑤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将自己车马衣裘与朋友共同使用,即使用坏了也不觉得可惜。”颜渊说:“我希望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希望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间相互信任,让年幼的得到关怀。”
【笔记】:此章与11.2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相类,都是谈论志向,只不过,11.26谈得更多是国家治理的理想,本章子路和颜渊两人说的是人格修养,其志向并不朝向社会,至于孔子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与“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道理上是相通的。本章存在的争议,是孔子表述自己理想中出现的“之”,其意指孔子本人还是指向他人。我认为,此处孔子的理想,是社会大治之后出现的情形,即老人得到安顿,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年幼的人得到关怀,孟子在《梁惠王上》中曾表述自己的社会理想,其中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在当时社会动乱的情形下,老人吃不到肉,还要为生计四处奔波,可以作为孔子“老者安之”的注解,我将之译作“安顿”;社会动乱,朋友之间缺乏信任,甚至尔虞我诈,所以需要“朋友信之”;而年幼的人,在社会动乱中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得不到应有的关怀,所以需要“少者怀之”。我认为,孔子志向中的三个“之”应该属于语助词,如将之省略,直接表述成“老者安,朋友信,少者怀”亦可。
【点评】:志向,需要去努力,否则就是一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