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解:4.6 好仁恶不仁
(2011-04-27 09:17:48)
标签:
《论语》4.6仁不仁能力用其力于仁杂谈 |
分类: 《论语》夜读 |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爱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喜爱仁德的人,不会认为还有什么比仁德更好;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力图不让不仁的人对自己有影响。有能够花一天的时间致力于仁德的人吗?我没见过实行仁德却又觉得力量不足的人,大概有这样的人吧,但我从没见过。”
【笔记】:好仁者、恶不仁者,既可以是两种人,也可以是一个人的不同表现,在这里,孔子将之分作两种人,一种人是“好仁”,更注重自身追求仁德的修养,对于不仁的人和言行可以不放之于心上;一种人是“恶不仁”,对于不仁的人和言行表于神色而内自省。相对于“无以尚之”的翻译,有译作“没有比这更好了”或“没人能超过他”,私以为,此处的主体是“好仁者”,应该是其自己的认识,而不是外在的评价,所以译作“不会认为还有什么比仁德更好”。此外,“盖有之矣”,应该指向的是“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的人,孔子要表明的是仁德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我欲仁,斯仁至矣),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实行仁德,至于不去去喜爱仁德,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不肯去做罢了,所以孔子说“我未之见也”。
【点评】很多事情并非做不到,关键是没有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