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解:3.21 既往不咎
(2011-04-19 10:51:09)
标签:
《论语》3.21孔子宰我既往不咎杂谈 |
分类: 《论语》夜读 |
3•21 哀公问社①于宰我,宰我②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③。”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注释】
①社:土地神,祭祀土神的庙也称社。
②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学生。
③战栗:恐惧,发抖。
【译文】
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牌位用什么木材,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栗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这话后说:“已经做完的事不必再去游说了,正在做的事情不必去劝谏了,已经做错的事情不必去追究了。”
【笔记】:宰我算是孔子学生中不受欢迎的一个,从《论语》中的相关记载来看,宰我的言行孔子都不喜欢甚至是厌恶,如问:“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6•26)孔子认为怎么能这样说呢,君子可欺不可罔;又如,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期可已矣”( 17•21)认为三年服丧的期限太久,应该改成一年就可以了。孔子对此甚恶,批评宰我说“予之不仁也”;此外,宰我白天睡觉,孔子厌恶地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5.10)再加上此处宰我妄解周礼,无怪乎孔子对其不吝苛厉之言。据载宰我到齐国为官,与田常一起作乱,最后被灭族。对“成事不说“的翻译,有译作“完成了的事不必去解释”,“遂事不谏”,有译作,“实行了的事不必再劝解”,“既往不咎”,有译作“过去了的事情不必再追究”,私以为,孔子在此认为不必做无意义的事情,如已经完成了的事,再去游说当然无意义,已经在做的事情,再去劝谏自然无意义,已经做错的事情,再去追究也无意义,还不如把精力放在现在和未来。翻译有不同的主要是“既往不咎”,私以为,“咎”是针对过错而言,所以不按照惯常的译作“已经过去的事情”,而是译作“已经做错的事情”,这样可以表达孔子对宰我说“使民战栗”的批评。
【点评】过去可以作为借鉴,却不能把精力放在过去,应着眼于未来,用力于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