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译解:3.8 绘事后素

(2011-04-13 16:41:24)
标签:

孔子

子夏

《诗经》

诗经

卫风

硕人

美目

杂谈

分类: 《论语》夜读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①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②。”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③,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

①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篇。倩,音 qiàn,笑得好看。兮,语助词,相当于“啊”。盼:眼睛黑白分明。绚,有文采。

②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

③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译文】

子夏问孔子:“‘轻盈的笑脸多么漂亮啊,美丽的眼睛顾盼多么迷人啊,如同洁白的底色绘上绚丽的色彩啊。’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再绘画。”子夏又问:“那么礼仪也像绘画一样先打好底子而后才去践行?”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谈论《诗经》了。”

【笔记】:本章自古解释争议颇多。“素”,有观点认为是“素功”,如汉郑玄认为:“绘,画文,先布众色,然后以素分布其间,以成其文。”是在布帛上先铺色彩,然后用白色去勾勒,然后成画。但这种观点与绘画的顺序不尽相同,一般来说,都是先勾勒,后着色,岂有先着色再勾勒之理?有观点认为,“素”是“底色”或“白色”,如朱熹认为:“素,粉地,画之质也。”先有质地才能进一步着色渲染。

私以为,春秋战国时期多数是帛画和漆画,帛画和漆画都是先有底色(不一定是白色)然后再勾描着色,这画的好坏,首先在于布帛底色、漆器底色如何,其次才在于绘画之功。《诗经》所载的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说的是美人的手、肤、领、齿、首、眉、笑、目的美丽动人,其中并无“素以为绚兮”一句,估计是古人的评价,又或者是孔子读《诗经》所发的感慨,子夏听闻,不能理解“素”如何能“绚”,所以才有此问,由此,“素以为绚兮”应该不是听上去就能明白的,否则子夏也不必有此疑惑。我认为,子夏所疑的两句,与前四句有所不同,前四句说是对美人的本身质地的描述,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则表现的是人的行为,是否能以“巧笑”、“美目”作为对美人自然美的一种附加,或可称为“绘事”?

其实,本章的关键是在“礼后乎”。多数的翻译,译成“礼是不是在仁之后呢?”但本章并未出现“仁”,全文的意思也并没有带出“仁”的含义。私以为,本章倒可以与“林放问礼之本”(3.4)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6)两章相参照,在1.6中,孔子回答林放时,用“俭”、“戚”为质,以“奢”和“易”为文,宁质不文,因为质朴虽然粗野,礼仪不周,但接近人的真性情,那么,在此也是要求为人要先“打好底子”,然后才进一步增加知识和能力,“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意思也是如此。那么,“礼后乎”,应该译成“礼仪也像绘画一样先打好底子而后才去践行”。

【点评】 心在先,礼在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