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译解:17.5 吾其为东周乎

(2011-02-21 08:53:09)
标签:

孔子

鲁国

公山弗

东周

阳货

杂谈

分类: 《论语》夜读

17•5 公山弗扰(1)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2),何必公山氏之之也(3)。”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4)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5)?”

【注释】

(1)公山弗扰:人名,又称公山不狃,字子洩,季氏的家臣。

(2)末之也已:末,无。之,到、往。末之,无处去。已,止,算了。

(3)之之也:第一个“之”字是助词,后一个“之”字是动词,去到的意思。

(4)徒:徒然,空无所据。

(5)吾其为东周乎:为东周,建造一个东方的周王朝,在东方复兴周礼。

【译文】

公山弗扰占据费邑有反叛的图谋,派人来召孔子,孔子准备前往。子路不高兴地说:“就算没地方去,也不一定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孔子说:“他来召我,难道只是一句空话吗?如果有人用我,我就会在东方复兴周朝的礼乐制度。”

【笔记】:此段难解,原因在于,是否孔子明知公山弗扰叛乱而仍要去共事于他?有注释者认为这是公山弗扰在鲁定公十二年孔子堕三都时的叛乱,但当时孔子已经是鲁国的大司寇,如何会再应公山弗扰之邀?私以为,“畔”,应是有反叛的图谋而不是有反叛之事,在鲁定公八年阳货拘留了季桓子,公山弗扰声援阳货,当可认为具有“叛意”,鲁定公九年,在阳货失败后,公山弗扰占据费邑,应该是这个时候派人劝说孔子相助自己,而孔子也听信了劝说,准备帮助公山弗扰,子路阻止,故有此段对话,但最终孔子还是没有成行。另外一个难处是“吾其为东周乎?”“东周”是指当时的周王朝还是要在东方复兴周朝的礼乐制度?东周,应该是历史上对周朝后半期的称呼,是历史名称,当时的人料想还没有东周的这个称呼,所以将“吾其为东周乎?”译成复兴周朝的礼乐制度。这时候的孔子,正如前文阳货所说,时光不等人,孔子自己也有了入仕的想法,阳货、公山弗扰、佛肸都邀孔子共事,相对于阳货的跋扈,公山弗扰还是可以接受的,相信并不是孔子不知善恶,而是想在有生之年抓住机会,有所作为。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是人非神。

【点评】:立言立德,其实也是立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