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解:14.21 告夫三子
(2011-01-16 12:50:01)
标签:
孔子鲁国齐简公陈恒《论语》杂谈 |
分类: 《论语》夜读 |
14•21 陈成子(1)弑简公(2)。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3)。”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4),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5)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注释】
(1)陈成子:即陈恒,齐国大夫,又叫田成子。他以大斗借出,小斗收进的方法受到百姓拥护。公元前481年,他杀死齐简公,夺取了政权。
(2)简公:齐简公,姓姜名壬。公元前484 ̄前481年在位。
(3)三子:指季孙、孟孙、叔孙三家。
(4)从大夫之后:孔子曾任过大夫职,但此时已经去官家居,所以说从大夫之后。
(5)之:动词,往。
【译文】
陈恒杀了齐简公。孔子听说后,郑重地斋戒沐浴,上朝向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把他的君主杀了,请您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向孟孙、季孙、叔孙三位大夫报告吧。”孔子退朝后说:“唉,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遇到大事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你去告诉那三位大夫吧’!”孔子于是向那三位大夫报告,但他们却不同意派兵讨伐,孔子又说:“唉,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遇到大事不敢不来报告呀!”
【笔记】:孔子回到鲁国,虽身不为官,但心仍然系着政局,齐国陈恒杀了国君,孔子认为按礼乐征伐的“惯例”,鲁国应该兴正义之师讨伐,也是鲁国振兴的一个好机会,可惜鲁哀公在位无权,三公有权不理政,孔子的两次重复的话语,实际是是一种无奈,也是对执政者该为而不为的不满。此外,孔子曾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么,孔子说“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是一种叹息还是一种对“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解释?我想还是叹息吧,把事情报告国君,国君却无权决定,叹息之一;把事情报告给权臣,权臣却不同意征伐,叹息之二。故在翻译中,加入了叹息的意思。
【点评】:既得利益者,往往不愿意“节外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