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iddle/55c7e4f8nad4debc15bf0&690&690
中国网9月19日讯,某省教育厅领导做客中国网教育频道,言及高考加分政策时有如下表述:“以前有奥数这样的一些学科门类,学习优先发展和优秀发展的人才需要的体制。以前有三模三电加分从而使得科技人才比较容易通过高考的渠道,进入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学习,但是有渠道。以前曾经有三好学生加分,曾经有体育加分。这个特殊渠道需要人才多样性、个体性、差异性的发展,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如果是你一概都取消了之后,我们就只能够千人一面地录用人才,千人一面地培育人才,千人一面地发展学校,千人一面地发展教育。这实际上是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乍听之似与“不拘一格降人才”甚为契合,可细想后却认为其论调站不住脚。正所谓“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取消高考加分可能致人才培育千人一面”,潜台词不外乎“大张旗鼓推行高考加分政策,人才培育势必充分体现多样性、个体性和差异性”,对此我有不同看法。众所周知,呈现于百姓面前的高考加分政策一直在花样翻新着,有时还会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按领导的逻辑则我们的人才培育定当是“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偏有一位倔强的老人对此并不买账,临终前无奈发出“我们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的疑问,依此推理,难道这些高等学府竟在依托高考加分政策“择天下英才而毁之”?恕我愚钝,恐怕没有哪一所高校会勇担此恶名声。倘若不信,如果领导有兴趣调查了解当年凭“三模三电”加分进入高校的学生,他们中尚有几人还在从事与此相关的学习与研究,便知因“三模三电”加分不过是攻陷名校的敲门砖而已。
按照领导所谓“二八理论”的注解,取消高考加分政策,是80%掌握话语权的人在追求形式上的简单公平,甚至是将
20%的人弃之不顾,因而领导疾呼“应该有一个机制,有一个渠道,有一个空间是照顾到这20%的人,对这些人进行优先、优长或者是特殊发展。”客观地说,对于那些有“体育特殊、艺术特殊,科技思维特殊,或者其他方面特殊”的人群提供特殊的优待,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极为紧要,毕竟这称得上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抑或也可称是“因材施教”。可不得不与领导商榷的是,人为地将人按二八划清界限,且不知有何明确标准与科学手段?再者说了,贵为教育界领导简单断言80%的一般性个性特征的人比不得20%的特殊之人,活脱脱就是“精英治国论”的再现,有鉴于此,建议领导去认真读一读历史或看一看现实,成名成家者在中学阶段就属于其所谓20%特殊个性特征的人能有几何?
而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领导竟然还会认为“我们现在很多考生家长对加分的那种团结式的反对,实际上是反映了这样的一种思潮情绪,和这样的一种思潮潮流的。我们的政府、舆论应该理性的、科学的和比较冷静的去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这些问题,要从大局的、民族的、国家的角度来正确认识
80%的人走的道路。”仿佛这80%
的人有无理取闹之嫌,因而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舆论施以“正确”的引导,否则,便是不利于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有一句话谓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正是这
80%的人虽然生活在底层,却真切感受到现行高考加分政策上的诸多弊端,有时还会被权钱绑架,他们提出取消高考加分政策的建议固然难免掺杂情绪化色彩,领导在面对时理当认真听取并耐心作出解释,对于其中的合理成分也要尽力做到吸收借鉴,而不能只是简单的引导他们为
20%的人心甘情愿退避三舍,这既不公平也难以让人信服。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高考加分政策既有其合理成分,如果简单地取消未必就能保证绝对的公平,但也需要指出的是,现行高考加分政策也存在着妨碍教育公平的诸多弊端,被人为钻了空子的案例屡见不鲜,武断地对呼吁取消高考加分政策的人胡乱扣上破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大帽子,威胁说这会导致“抹杀人的个性,抹杀了教育的多样性发展,抹杀了学校的差异性构建”,由不得人不说,这样的论调站不住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