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iddle/55c7e4f8h8bd22295e430&690&690
曾经,一句“钱学森之问”引发了国人对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教育部还为此派遣百名校长出国培训,斥巨资让他们“远征”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名校清华北大自然是荣登世界一流的“热门人选”,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但今天偶在网上见到《清华称录取九成理科状元,数据与北大产生冲突》,两校居然如此热衷“争夺”高考状元,不免让人疑虑:现今清华北大竟不比民国时期的办学之风,纵然在状元之争中荣登第一,也未必就敢称世界一流大学。
在《京华时报》的这篇报道中,清华招办明确表示,“今年,全国九成的理科第一名和近三成的文科第一名填报了清华并被录取,总数连续第四年位列全国高校榜首。”而北大在前期披露的数据则显示,“除两成报考香港高校外,六成以上文理第一名被北大录取。”如果单从一般老百姓的认知角度出发,肯定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何两校录取的状元相加比例会超过100%?”殊不知,两校选择的是不同状元统计口径,北大强调了人数而清华强调了地区,当然,还有不得不说的各类名目繁多之状元,一般人还不一定能分得清,如“裸分状元”、“加分状元”、“编外状元”、“自主招生状元”、“民族状元”等,于是,便有了两校言之凿凿的状元“大盘点”,都号称高考状元录取人数全国居首。
既然教育部有“不得以升学率给学校排队”的规定,我想肯定也有“不宣传招收状元人数”的要求。何以清华北大两校还如此急不可待地昭告天下“今年又网罗众多状元”?原因不可谓不多也,恕我不懂大学行情且认识浅薄,只能简单列举一二:一是由来已久的“状元情结”作祟,在全社会都在声讨“鼓吹高考状元”这种荒唐现象的时候,蓦然回首,却发现清华北大是始作俑者;二是两校均藉此增强自身在中学、考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吸引力,以期在来年的高考过后喜滋滋地盘点“又多招收状元几名”,美其名曰“提高生源质量”;三是清华北大在国人心目中的排名素来是伯仲之间,每年的高考招生过后,借机宣传本校网罗的状元又创新高,那般“天下舍我其谁”的竞争获胜心态不言而喻。
如果说中国欲办世界一流大学,清华北大当称得上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一则它们可以吸引全中国乃到全世界优秀的师资;二则它们还可以招收全中国最出类拔萃的学生;三则它们有条件开设在全中国最具前沿的教学课程和研究项目。然而,很不幸的是,仅以生源而言,清华北大对生源质量高的理解竟然停留在“是不是状元”或“是否位居某地区前几名”上,很少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审视学生的成长后劲。或许我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不健康心理,总觉得两校缺乏办教育应有的气度和胸怀,只求满足于眼前“状元雄居全国之首”的沾沾自喜,却静不下心来去谋划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世界一流人才,而任由这种状况继续,我看倒是两校将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随着时间的推移,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只能是永远也达不成的奢望。
在全社会逐渐从状元梦中醒来的时候,清华北大依然对网罗状元乐此不疲,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为了在此领域争得第一的桂冠而不惜“你有你的算法,我有我的统计”,其结果是皆大欢喜的两校都稳居全国榜首。虽然人微言轻,但有一个问题却不得不问:既然清华北大如此热衷宣传“今年又招多少状元”,能不能也对社会公布“状元在两校的成才率几何?”从网上见到一则材料,恐怕要让清华北大脸上不好看,“2008年,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推出了我国首个《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课题组通过核查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发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而在学术领域,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等专家名单中,均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在杰出政治家中同样也没有高考状元。”如果依此材料来评价清华北大每年都热衷于招收状元,从根本上说不啻于地地道道的“贴金”行为。
收进去的满眼皆是状元,出来的未必就是世界一流人才,难怪钱学森会痛心地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学界号称“带头大哥”的清华北大只顾着网罗高考状元,视之为向社会炫耀的资本,却不屑于去思考什么“培养世界一流人才”问题,如此折腾,拥有的高考状元纵然再多,也未必就办成了实至名归的世界一流大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