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iddle/55c7e4f8g8b46fce4ac70&690&690
最近一段时间,教授也罢副教授也好,频繁抛出雷人论调,或是建议将“血腥暴力”的《水浒》片断从语文课本中删除,或是呼吁要把“审美病态”的经典散文《背影》清洗出孩子的视野,因为顶着“教授”的名号,自然在网络间引起强烈的反响,甭管大家是赞还是骂,出名上镜之终极目的却丝毫没有耽搁,虽然我只是一名极普通的中学教师,但心目中教授曾经的美好形象难免因此大打折扣。今日再读这样一则新闻,“近年来,不少重点高校纷纷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打造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院士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不断出现在各大院校的教学计划中。然而当一些学生冲着课表上排出的那些知名教授兴冲冲走进教室时,却发现课堂上频频出现的却是青年教师的身影。”(7月13日《中国青年报》)或许是我对此妄加揣测,可真若将两事相联系,则由不得人不说:为何频出雷人语,原来教授“卖狗肉”。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把“挂羊头卖狗肉”用来指责奸诈的商人,现如今没有想到的是,身居象牙塔中的一些教授也干起了这样的营生,课表上明明排的是知名院士教授,走进课堂的却是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教师,让专程渴望当面一睹院士教授风采的学生很失望也很“受伤”,据说这还不是个别大学存在的现象。尽管教育部早就有这样的明文规定:高等学校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但我也不认为教授偶尔让青年教师代课是绝对的原则性错误,而之所以用“挂羊头卖狗肉”讽喻一些教授,原因有二:一则既然不愿亲自代课,教授就应该专注于自己的学术领域,以期研究成果丰硕,但事实上却是一些教授实在耐不住学术研究的寂寞,或与抄袭事件沾边,或频频抛出雷人语,让人怀疑这样的教授是否果真在研究高深学问;二则既然教育部有规定和学校也有安排,好歹也要有几次面见学生的时候,自始至终让学生“不识庐山真面目”,难怪学生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在今天的教育体制内,有很多现象已经让人们见怪不怪:中小学流行的是“教而优则仕”,原来是普通教师,一旦被提拔为领导,就会逐渐淡出课堂,且喜欢专管教师;大学盛行的是“著作等身真英雄”,为评副教授和教授,大家拼命想办法谋求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假以时日,职称到手也不再愿意去“吃”粉笔灰,到处飞着去参加名目繁多的学术活动,如果能开个专场讲座还可日进斗金。抛开学术界正闹得沸沸扬扬的“抄袭门”事件不论,果然是凭真才实学评上副教授或教授,在不影响研究工作和学术活动的前提下,委屈自己去给本科生们上开一门课程,愚以为,其实有助于提高大学的本科生教学质量,也算是为早日破解“钱学森之问”做了贡献,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同,何乐而不为呢?让人失望的是,一些教授宁愿无聊到拿中学课本“开刀”,频出雷人论调,也不肯走进课堂,虽然我眼皮子浅,但也想斗胆说上两句:这不仅仅是漠视教育部的规章制度,也是对学生、对社会乃至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恕我对国外教育一无所知,但也听说过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仍在给学生上课之类的事,而国际知名学者出现在课堂上恐怕也不在少数,偏在国内刚成为院士或教授就不愿再进大课堂教书,多少有些让人想不通。借口研究工作忙和学术活动多而不能兼顾,开诚布公地说大家或许还能够理解,但明明白纸黑字的课表上排的就是自己,不加任何说明地就派遣上了青年教师,倒不是说青年教师就一定教学水平比教授们差,但明眼人应该很清楚院士教授亲自上课的效果肯定和青年教师不一样,至少那种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是青年教师绝对不可比肩的。退一万步讲,果真是干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营生,能够潜心学术研究,别人也不好多说什么,至多是埋怨几句了事,偏有教授还喜欢频出雷人论调,如此岂不是自讨没趣?
今天的国内高校,衡量教师水平的指标是看科研能力的高低、承担课题的重要程度、发表论文的级别,争取科研经费的多少以及在SCI上发表论文的篇数(含被引用的次数),而并不意其上课时的教学水平究竟如何。限于自身的学识有限,我只能弱弱地说: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到有效改观,那么,会有越来越多的教授竞相效仿“卖狗肉”,闲得无聊难免不又抛出更雷人的论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