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成绩又放榜,换个角度看成功

(2010-06-22 10:05:13)
标签:

中高考成绩

陆续放榜

几家欢乐

几家愁

换个角度

看待成功

教育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http://s10/middle/55c7e4f8g89949eb68569&690&690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成绩又将陆续放榜,相关学校和毕业班的教师便理所当然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的对象,恒定不变的核心话题依然是“某某学校今年的达线人数和某某教师培养出的优秀人数”,再创新高者自然满脸容光,折戟沉沙者难免灰头土面,正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客观地说,这种议论是极正常的,这种场面也是极常见的,毕竟它从一个层面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站在学校和教师的角度,高度重视并理性对待人们的评价,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既不因为一时的成功就从此眼中无人,也没有必要对遭遇的失败只顾着怨天尤人,“挥一挥衣袖,向过去道别”,静下心来以实际行动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方能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热衷于追捧所谓“考试状元”、沉醉于“优秀人数再创新高”、骄傲于将同类学校踩在脚底下,甚至以此作为教学之唯一追求的却并非个例。不可否认,在升学考试中优秀人数的多与少,是衡量学校办学和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谁也不能将它漠然视之,否则,学校的生存质量和教师的个人发展势必受到影响,即使标榜咱家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也只能落得别人笑话。然而,信笔写到这里时,不由自主想起在工作中时常告诫自己的警句“部分孩子的成功最多只能占到全体学生的百分之几十,而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于其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失败”。对此,也许有人会义正辞严地教训说“哪所学校和哪个教师能做到保证学生能够百分之百取得优异成绩呢?”,我清楚地知道这是客观事实,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金榜题名任凭谁也无法做到,哪怕他生有三头六臂和拥有天大的本事。但是,从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体会出发,我以为,这并不妨碍教育工作者帮助孩子收获他们各自的成功。而要真正地将这一理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付诸行动,必须换个角度看成功。

    当孩子初来我们身边,其差异性便在所难免,或是学习基础强弱不同,或是学习习惯好坏不同,或是家庭教育环境优劣不同,也许可能从根本上就是智商高低不同(不承认有此差别其实并非实事求是)。如果一味地以能否取得优异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那么,我们将永远收获的永远是“成功少、失败多”,任谁也不敢夸海口说“我能保证每一个孩子都上清华北大”。此时,需要我们重新换个角度审视自己的成功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设计不同的成功目标,例如:成绩已然非常优秀的学生,我们应当要求他们“百尽竿头,更进一步”;成绩并不出色但仍属可造就之材的学生,我们要帮助他们加快追赶的脚步,督促他们在增强信心的前提下分阶段实现既定的目标;具有一定音体美或其它方面特长的学生,我们可鼓励他们实现专业化发展;而对于品行上存在一定偏差的的学生,督促他们改正缺点与问题,阻止他们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其实也是一种莫大成功。

    至今我还记得,有一位教师这样谈到自己对成功的认识转变:“我曾经一度把学生的成绩看得甚至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在接了一个较差的班级以后,还为此长时间痛苦过。后来,经过和那些落后学生的接触,我知道了想在短时间内改变学生是很难做到的。于是,不再把自己的工作目标定位于纯粹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而是首先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学科感兴趣,其次,通过一系列举措让学生体会到老师一直关心着他们的进步,主动和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交流着感情,让学生和家长共同认识到,老师正为学生的成长倾注着大量的精力。尽管最终并没有能在升学中让每个孩子都取得优异成绩,但他们都较以往有一定进步,我也因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成就感。”或许,有人并不相信这位教师说的全为实情,甚至怀疑这多少带有理想化的色彩,我当然无法辩解这都是眼见的事实,但总感觉它多少给我们提供审视教育成功的另一种角度。

    面对一年一度的中高考成绩陆续放榜,固然“成绩是硬道理”,但换个角度看成功,我以为,这并不是为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寻找搪塞的借口,也不是为教育和教学的失败推脱应尽的责任,而是以科学理性态度指导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的实践,惟有如此,每一个孩子才能进入我们关注的视野,保证他们真正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