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别对孩子们的考场作文皱眉头

(2010-06-19 12:24:50)
标签:

中高考

考场作文

满分作文

零分作文

理解孩子

别皱眉头

教育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http://s16/middle/55c7e4f8g895a2556d30f&690&690

    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有些地区的中考还处于正在进行时,孩子们的考场作文一如既往地吸引着人们关注的目光,“满分作文”或“零分作文”可称得上大家的最爱,说一说“满分作文”的缺陷漏洞,论一论“零分作文”的可取之处,浪费了热心人士的不少口水,如果稍加留心,你会发现大家在说道的时候都会皱起眉头,甚至如南师大附中吴非老师在文中所述,“……教授皱着眉头边听边摇头,像是看到了假恶丑……”。恕我不是语文教师,自然谈不上对作文教学有研究,有一句话却想对大家说:请别对孩子们的考场作文皱眉头。

    有一个道理其实早就为人们所熟知,那就是“考场作文完全不同于自由状态下写作”,且不说能够给孩子们的时间有限,单就作文的评分标准就束缚住他们很难有自由自在的发挥,以高考的一类作文标准为例,“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任何一条都断然忽视不得,于是,在这样的规则束缚下,孩子们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力求稳扎稳打,称得上最明智的选择,即使如此写就的考场作文不出彩,或许能够获得相对不错的分数,甚至因此顺利通过中高考“封锁线”,拿到进入重点高中或大学的“门票”,无关的人并不好指责孩子们媚俗或缺乏独特的个性思考。依愚之见,全社会都在中高考面前无能为力,呼吁改革考试制度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根本带来不了任何的些许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当然更“无法阻止考试制度造铁丝网、建碉堡、挖壕沟”,此时选择用最稳妥的方式顺利到达“解放区”,而不能选择标新立异或追求思想以至“牺牲”在冲锋的路上,应该给予善意的理解,大家实在没理由也没有必要去对他们的考场作文皱眉头。

    现实的问题是,有些人不仅对孩子们的考场作文皱眉头,也喜欢很轻松地指责他们缺乏理想和追求,更有专家名人不惜率先垂范“下水”去秀一回自己华丽的文笔,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此类“下水”文章如果严格按中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去判分,居然难有得高分者,而一旦出现这样的状况,专家名人往往考虑的不是对孩子们置身考场承受压力施以同情,或是炮轰考试制度的不合理(偏自己又找不出最合理的替代品),或是埋怨今天的孩子们被语文教师训练得机械呆板,或是指责阅卷教师只会在评判作文时“看开头、重结尾”。身为普通教师,我当然无权就此加以驳斥,但不得不说的是,目前的考试制度确实不是最好的制度,可它却是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唯一比较公平的制度,孩子们在这样的考试制度面前严格遵守规则,努力往一类作文的评分标准上靠,甚至有时还要在作文时掩藏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我看实为无奈之举而算不得媚俗或缺乏思想,遇上自己的孩子参加考试很多人不也是要求按规矩办吗?

    喜欢对考场作文皱眉头,置身事外的人对孩子们在作文时只为追求分数怒也罢哀也好,其实只是上演一场又一场热闹罢了,时过境迁之后终究要归于平静。站在一名普通教师的立场上,我倒更想提醒:阅卷教师千万别对孩子们的考场作文皱眉头,如果阅卷的是一线教师想来不会如此,问题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动辄用博士这样“高端人才”去阅卷,他们是否了解今天中学的教学现状和孩子们的学习处境,却很让人担心,如果对这些全然不解,难免会在阅卷时对孩子们的考场作文皱眉头,分数自然也就很难打上去。有鉴于此,我倒想弱弱地提上一条建议:“参加作文评分的教师(包括博士),最好能于阅卷之前由组织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安排他们就当年的考题写一篇‘下水’作文”,这样的安排好处有三:一是有利于阅卷教师对考题进行深入研究,更好地掌握评分标准,以保证评分时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二是有利于体会参加考试的孩子们在考场上的写作状态,多一份理解,不至于主观随意地下结论;三是有利于阅卷教师更多地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作文教学水平,抑或是提升自己“出口成章,下笔能文”。如果不屑于此,只会站在成人的高度去审视孩子们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考场作文,难免不常把眉头皱起,也许压低的那几分可能就影响到了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吴非老师就语文教学任务的理解写下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完成两个任务就很好:一是在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给他一颗人文精神的种子,一是设法帮他搞到一张进大学的门票。”对此,我深以为信,毕竟这是在现行考试制度下的无奈选择。有鉴于此,即使孩子们在考场中写下的是四平八稳的作文,我们作为旁观者确实没有资格去皱什么眉头,理解着孩子们才好,当然,也少不得必要的引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