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继续脱离实际,新一轮教改将步履维艰

(2010-03-31 07:38:44)
标签:

教育

《规划纲要》

教改

两热两冷

脱离实际

步履维艰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http://s14/middle/55c7e4f8g830d1fef21ed&690&69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第二轮的征求意见,于3月28日划上句号。在前后一个月的时间里,从“两会”到媒体,从中央到基层,这是一个被热议却又在教育一线知晓率并不高的话题。对今天的中国教育界来说,《规划纲要》仿佛一针强心剂,引得一些人热切盼望它能为“比中国足球还没有希望的教育”(易中天语)带来生机与活力,轮番召开座谈会、数度征求新意见,可还是出现了熊丙奇先生所说的“两冷两热”现象,其一是教育官员和专家“热”,一线教师和学生“冷”,其二是一流大学一流人才话题“热”,职业教育公民培养“冷”。站在一线普通教师的角度,限于境界甚低和视野狭隘,自然谈不上有能力为中国教育未来十年发展提出怎样的建设性意见,可还是想就此说点自己的肤浅看法。

    曾经,在一次新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会上,闻听相当级别的教育主管领导抛出强势言论,“面对新课改,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意在警告任何人都不得阻挠新课改的推进。姑且不论这样的嚣张言论出自领导之口,其实折射出的是领导素质并不崇高,单就这样言论背后的深刻寓意来说,则强调的是学校和教师对新课改只有接受和执行的义务,而没有任何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权利,此情此景,不免让我担忧新课改的前途和命运。后来的实践证明,脱离一线实际的新课改虽还在继续它沉重的步伐,但这在多大程度上扭转了教育的颓势,是大家可以显见的事实。但愿为推进新的一轮教改,不会出现那种脱离实际的狂妄言论,否则,还是有强加民意的嫌疑。

    如今,事关中国教育未来十年发展命运的《规划纲要》,虽然被关心教育的人们寄托了无限的期望,却也出现了与社会和教育实际相脱节的倾向,又一次引发了我的担忧。人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偏偏在中国的教育界竟难以得到真正落实,教育官员们总不愿意先总结教育的实际经验与教训,而是喜欢闭门操刀拿出文本,然后极“大度”地一轮又一轮地征求意见,这样做看似既真诚又民主,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官本位思想在主导新一轮的教改,毕竟再提意见和建议也只能是在既定框架内的雕琢而已,甚至可能只是在言辞上的修饰罢了,于是,教育官员和专家“热”,一线教师和学生“冷”,便是合情合理之现象。

    一句“中国的大学为什么总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已经被善于总结的人们提炼为“钱学森之问”,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迫切需要有诺贝尔奖的国度来说,如何多快好省地打造出几所世界一流大学,确实是极重要的问题,毕竟有时“名片”也是不或缺的。可不得不说的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城乡义务教育失衡、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应试教育之祸猛于虎等现实问题,在我看来其实更迫切地需要得到解决,可素质教育不知被喊了多少年,至今我还记得被学习湖南汨罗素质教育经验的场景,然而时至今日,恕我对职业教育不在行,不敢就此妄加评论,否则会被别笑话外行,仅就自己身在其中的义务教育而言,新课改还在继续,但流行了很多年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依然有市场且因此不断地给学生的课业负担层层加码,且不说教师心力交瘁,其实还累煞了孩子也忙坏了家长,难免让他们不经常发牢骚,在这种情况下,依然重高等教育而轻基础教育,熊丙奇先生所说的“两冷两热”现象自然是在所难免。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极浅显而很深刻的道理,欲成就任何事业莫不都应该如此,对于饱受责难的中国教育来说,则更要遵循这一规律,正视教育现实,特别是其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努力扭转教育的现实尴尬,如把“人性”二字写上我们教育的旗帜、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去行政化”和努力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等。如果对此置之不理,只一厢情愿地人为“制定”出最完善的《规划纲要》,且疏于配套便于操作的实施细则,以至看上去虽好却难以对教育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进而被束之高阁,那么,只能让人再一次悲哀地承认:继续脱离实际,教改将还是走得步履维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