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middle/55c7e4f8g80bb7e9410f1&690&690
今天,是我们这里正式开学的第一天,有幸在《铜陵日报》上发表自己的教育文章“跟着孩子学当老师”,由衷感谢编辑何桂华老师的高抬。其实,这是自己卸下班主任工作后的一篇反思性文章,既总结了过去一届班主任工作中的失误,也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说的多是自己的肺腑之言,绝无矫揉造作的痕迹。现在贴将来,希望对从事教育工作的同仁略有裨益。
暂时从班主任岗位上退出,本以为可就此轻松,却不曾想现时的疲惫竟远胜于往昔,平日里总有一种放弃“阵地”的失落感,那经常在课间去教室转一转的习惯戛然而止,让我至今仍不能适应。于是,暗下决心:有机会还要再让自己的班主任生涯继续下去。不敢说自己真是班主任的优秀材料,但直觉告诉我今生还会和班主任工作结缘。
由曾经的“辉煌”到今年的失败(虽然各项升学指标均名列年级第一,但与往届相比有较大差距),如果单从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而言,我不认为在自己身上出现了重大滑坡,甚至还可以说我的教育和管理经验多有日臻丰富的趋势,可究竟是在哪里出了问题,一段时间以来,我也认真进行过多方面的反省,可总觉得不够全面和完整。今天,再读郑杰和吴非老师的文章,无论是《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学习》,还是《和孩子一同成长》,都给了我莫大的启发,原来自己习惯的是“我对学生教导”,而没有真正实现孩子成长过程中“教师的与时俱进”。在对上述两位专家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我更想到:欲出色地完成班主任工作,还得要跟着孩子学当老师。
记得自己初为人师之时,备课时搜集的材料在学生那里毫无例外地新鲜,可如今不得不承认孩子们知道的有时竟远胜于教师;还记得刚走上班主任岗位那会儿,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无非吵嘴、打架和不完成作业等,可今天在学生存在的问题有时会让教师目瞪口呆;甚至,过去家长鼓励教师“对孩子打几下没关系”,而如今因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常把教师状来告。有鉴于此,我们不得不说,一茬又一茬的孩子已经有了根本意义上的不同。
面对处于变化中的孩子,我们如果依然坚守旧有的经验和做法,或一味地坚持“管、卡、压”的手段,尽管还可贯之以“认真”二字,但教育效果却难免差强人意。想着自己还有再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强烈愿望,便静下心来作如下思考:当一轮新的学生来到面前,我会放下身段学做一名“新”老师,仔细研究他们与往届学生的不同,摒弃以他人优点审视其短处的错误做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最符合实际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商量着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指导他们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他们由他律努力向自律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我还会以学生的成长为明镜,折射出自己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适时加以改正和弥补。更为重要的是,一天忙碌下来,我会一如既往地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感悟和体会,在反思中跟着孩子一同成长。
不必讲什么“凡事要向学生学习”,这多少带有理想化的色彩。从我的实践经验来看,由终点回到新的起点,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成长的脉博,伴随着他们的成长适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理论储备,用自己的学习促进孩子的学习,用自己的进步换得孩子的成功。
孩子在我们眼中永远是需要不断扶正的幼苗,就让我们跟着他们真诚地学当快乐明哲的永远的“新”老师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