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人先生解读齐白石藏李苦禅《冥物图》

(2024-12-21 19:02:25)
标签:

北人

解读

李苦禅

齐白石

冥物图

分类: 纪实
话说此次去唐山必定先看北人先生,在凤凰书院,老先生还沉浸在近期来京观看《李苦禅小品精品画展》的喜悦当中。那天是组团前往,要说也算声势浩大了,一个大轿子拉了50来人,从唐山一路进京直接进到二环内……。鼓楼东大街跟先生有缘,打小还就在这里生活过。谈起与苦老交往的点滴,历历在目,谆谆教诲字字在心,名师给予后辈的指点与鼓励,并非絮念叨叨,对于执着者就是快马一鞭,马斯克的星际飞船下面的炮仗捻儿。北人先生解读齐白石藏李苦禅《冥物图》

北人先生这是第二次专程来京看苦老的纪念画展,前一次见了一幅齐白石藏李苦禅的《祭品图》领悟颇多,每每说到此都会感慨一番,且以独到的视角脚注解读——~当年李苦禅27岁,齐白石62岁,李苦禅拜入白石门下才三、四年,六月七日那天受老师命,为白石师祭母画张供品,遂成一幅祭品图,以备焚化之需,内容为提挂着的猪、鸭各一,落款“夫子大人命画丙寅六月门生苦禅写”,丙寅年是1926年,交卷后这事儿就翻篇了。大约过了90年,北京画院在整理齐白石画案的时候偶然发现其中有个暗格,内里一尽物品包括了那张苦老画的《冥物图》,两位当事人均已作古,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只能从白石老人题写的上款里一窥端倪。北人先生解读齐白石藏李苦禅《冥物图》

“龙行凤飞生动至极,得入画家笔底必成死气。今令苦禅画此,翻从死中生活动,非知笔知墨者不能知此言。丙寅七日明日为母亲焚化冥物”意为:龙飞凤舞被画家一画即成死气沉沉,苦禅画的死物倒有活灵活现之感。不是知笔知墨的人不能明白这句话。一般来说这段评语也会当着学生面直说,可是未见苦老有所记述,也无从考。总之白石老人是在极度满意的情况下挥笔记下了感慨,又显然实在是舍不得焚化的情况下留藏了起来,母亲大人的祭品宁可替换,也不忍毁掉一张杰作。白石老人何出此言?写明了明日为母亲焚化为啥变卦?又为什么藏于暗格之内密不示人?北人杨虹先生给予了推论——有所顾忌,立此存照。
北人先生解读齐白石藏李苦禅《冥物图》

二十年代前几年齐白石初至京师,居无定所,画风不被当时主流推崇,反而遭受排挤和奚落。画风渐变之后,才在京圈文化界逐步占有一席之地。此画成于1926年,彼时齐白石尚未受聘去北平艺专任教,翌年春天才步入北平艺专的讲台,彼时恰逢踌躇满志欲展宏图之际,刚刚打开了局面,言语直抒恐会伤及众人,北人言:京城多少画家都要躺着中枪了,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这一竿子就是《冥物图》上的题跋,言及当下画坛一众不懂笔墨,将活物画死,尚不及李苦禅画死物鲜活……。那个时候的文化环境显然容不下这个尴尬的事实,初来乍到的齐白石不可能端饭摔碗却也自信满满,为了避免是非则将断言和物证深藏于屉内,埋下伏笔立此存照,有待后人拿着结果去验证初判。当两位当事人作古多年之后,世人公认的李苦禅的艺术造诣足以证明老师齐白石曾经在27岁学生作业上的评语,这一晃,近百年,堪称近代书画史上轶事传奇,意义非凡。事过了这么久,当初齐白石的顾忌在当下依然存在,一竿子仍能打翻一船人,只不过船上的人不会理会,死猪能怕开水烫?航母岂怕竹竿子?北人在岸上。读画须要看懂笔意、款意、境意,又能品出情意方为读懂。行里人容易读出笔墨技法,纸张背后的情深意切非当事人不得通透,北人受教于苦禅,苦禅受教于白石,非感同身受不能共情。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