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都名菜嘶马拉豆腐寻访记

(2024-11-12 18:07:44)
标签:

江都

嘶马拉豆腐

嘶马镇

寻访

分类: 美食

扬州来过无数次,曾经每年都来,跟这里的氛围合拍。前几年把这个节奏打破了,今天又来到跟前却也没太大的兴奋,也许是一路走来兴奋过度了。扬州的美食吸引力不来自包子了,虽然扬州的包子是我最早接触扬式早茶的招牌茶点,也是长时间心目中江南包子的制高点,只是目前不太迫切了,可选择的多了,可比较的多了,可圈点的多了。

扬州三春、三头宴都可以省略,但扬州有一道菜非吃不可,一直以来心目中神一样的存在的——嘶马拉豆腐准确地讲在扬州市区还真未准能吃上,只在江都可以,也仅限于江都本地厨师掌勺,扬州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有这个菜,包括厨师。

江都名菜嘶马拉豆腐寻访记

嘶马拉豆腐中的嘶马是个地名,江都最边上的一个乡镇,紧挨着泰州,长江北岸的千年古镇,地名跟宋金的历史有关。拉豆腐出在这个村所以名叫——嘶马拉豆腐。

吃嘶马拉豆腐有30年了,但一直没来过嘶马,每次都是在江都菜馆解馋,心心念念要去嘶马可都没成行,这次在泰州住了两晚,离开扬州朋友的裹挟,才得以将道地美食到地吃贯彻下去。

嘶马是个小地方,虽然在国道边上但没有跨江大桥,游客不路过这里更不会专程, 我算是个特例。提前做了功课知道嘶马街上有四家饭店,通江、雄嘶、斯马达和天然居,通江饭店名气最大,点评上有,其他三家都看不到,也就无从了解。车停在路边,先探访一下。

最先排除的是斯马达,这家不做散客,只接受预定包席,应该味道不错,否则几天不开张养活不起生意,当地人定点的村席一定错不了,只是没这个口福,赶上有人办事还必须有人情。

桥西进到街口找到了天然居,一进门感觉没有大厅,全是包间的样子,问东问西老板有点不耐烦,就几个菜让你选,都是江鲜河鲜,问拉豆腐有没有还得对讲机跟后厨询问……,可接可不接的态度传递得很明确,正在犹豫中,领导果断拍板换一家,挂在墙上的央视采访记录一贯是瓶家的否决票,一票否决,仅限个人喜好,不代表人家水平。


江都名菜嘶马拉豆腐寻访记

第三家来到了雄嘶饭店,总算像个正常餐馆的样子,吃饭的客人还不少,没理由再离开了,放着最有名的通江留个念想吧,要不是跟着泰州的朋友,一定再拔一个草。

雄嘶饭店刚装修,据说也不是之前的老板,换了经营者,无所谓,好吃说了算。


江都名菜嘶马拉豆腐寻访记

长江边的饭店也有蟹黄包,应该再吃一下,这个绝对本土,当地人喜欢的最有吸引力,只是这一路的螃蟹包子总得有个头吧……,有舍有得,重点是豆腐。

江都名菜嘶马拉豆腐寻访记

嘶马拉豆腐,28。

心心念念的拉豆腐上桌了,看似平静无奇,实则不能下嘴,滚烫被热油封住,虽然看不到一丝热气,本来就性急吃不上热豆腐,再加上热油的加持,可想而知。

蟹黄汤包上桌的时候服务员都会提醒一句小心烫着,油烫比汤烫更甚,虽然清楚,但总还愿意尝试,被烫的属于好奇害死猫。


江都名菜嘶马拉豆腐寻访记

嘶马拉豆腐这道菜吃的就是豆腐本味,豆腐抓碎,每个小颗粒都散发着豆香。一锅热油,下肉末、葱姜煸炒,酱油必须放,成品拉豆腐不是洁白的,是棕黄色。

下入豆腐后所加的调料还有糖、盐、胡椒粉,都是基础调味,只是油用得狠,还好几种,荤油、素油、芝麻油都放,豆腐碎须悬浮在油里,才能整体搅动,一锅的食材始终都在晃动中成菜,停不下,不容易操作的就在这里了。

拉豆腐要勾芡三次,每一次间隔开来,同样是在食材整体晃动之下进行,手勺的搅动、翻动使豆腐处于旋转、流动的状态谓之——拉,拉豆腐一词由此得名,仅限于这道菜,绝对不是炒豆腐能涵盖了的。

这家的拉豆腐是最原始版,没放任何辅料,比如木耳笋丁、香菇什么的玩的就是纯食材和技法貌似简单,背后的不容易外人很难知晓嘶马豆腐就米饭一绝,对标成都的麻婆豆腐,吃过才知道。


江都名菜嘶马拉豆腐寻访记

 

手工狮子头没吃上,8元一个6个起点,想尝一口就得浪费一半,一道拉豆腐就够吃的了,还点了一个臭豆腐肥肠煲,58。

据说村里有家朱师傅嘶马拉豆腐老店,问了许多人都说不知道,其实这家才是我心目中的终极目标,嘶马肯定还要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