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稷王庙·林徽因

标签:
山西访古万荣稷王庙林徽因 |
分类: 游记 |
前两天宾大追授了林徽因建筑学学士学位,以纠正近百年前的一个错误。历史原因,当年林徽因没能入学建筑系,但她修完了建筑系学生大多数课程,且成绩优秀,其才华在她一生所取得的建筑学方面上得到了证明,尤其是她和丈夫梁思成,以及中国营造学社同仁在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正是这个主要原因,宾大才正式纠正了以前的错误。
从另一个角度讲,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还不到100年,千年历史百年研究何其哀哉?!这也说明了70年前拆掉北京城源于知识匮乏,为愚昧买单的代价无法计算,但林徽因的奋力阻止是当时学界的唯一亮点。
宾大有勇气改正错误,我们则是在零零星星的复建中又眼睁睁地看着林徽因的故居被消失。老古董看不上,新古董不爱惜,只盯住别人家里有的。
山西运城地区的木构古建筑众多,上至唐代,宋、金、元遗存极为丰富,加上明清的根本看不过来。万荣稷王庙入国五时说是金代的,后来被考证说北宋,至今无定论,这就是开展古建研究百年之后的现状。
如果林徽因当时来到这里,或许早有定论了。只可惜她还真找过,前后三次,遗憾的是没有找到。
据说找不到的原因是因为万荣稷王庙所在村子的名称古今有差异从而打听不到,也可能是方言的原因,这里的文管员老爷子会讲这个事。
稷王庙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如今成为国内仅存“北宋庑殿顶木构建筑”。
格局是后来该动了的,左右及前廊被亮出,中间的封闭空间缩减了。
出檐较高大,斗拱用料较大,都是早期特点,但历代维修痕迹明显。
正殿位于台阶之上,角兽的形制特点突出,宋以前风格明显,好像没人从这里入手论证,搞木构的不一定懂石雕,再说未跟建筑一体也难成佐证。
戏台也是经历过多次维修,卷棚连歇山的格局还是不多的。
元至元八年的舞厅石题刻。
这块石刻石研究元代元代戏曲的重要文物,但今天留存下来的戏台则又是不知所云,何年拆改成这样无从考证。
十几年前就有几位古建爱好者自费穿梭在三晋大地探访、详查未入名录的木构古建,也多有建树,发现和纠正了许多早期木构实例,比专业研究人员水平不差,热情和境界更高,那时的民科颇有几番营造学社当年的使命感,是宣传山西古建的先行者,远不是拿古建说事的网红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