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二十四孝·翰苑重题

标签:
年画二十四孝条屏翰苑重题820 |
分类: 收藏 |
条屏年画里二十四孝是个大题材,一是内容适合居家张挂,天然的教育范本,二是画片数量正好每条3幅,大小尺寸合适,观赏性强。
所以各地都有同样题材的作品,如果汇总在一起,很值得对比、鉴赏,是个研究课题。
白纸木印手绘二十四孝条屏,设色淡雅,布局疏朗,题刻和画面相得益彰,是二十四孝类年画的上乘之作。
大孝感天……,款落潘祖荫书。
潘祖荫(1830~1890年),清代官员、书法家、藏书家。字在钟,小字凤笙,号伯寅,亦号少棠、郑盦。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学士潘世恩之孙。内阁侍读潘曾绶之子,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授编修。数掌文衡殿试,在南书房近四十年。光绪间官至工部尚书。通经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有《攀古楼彝器图释》。辑有《滂喜斋丛书》《功顺堂丛书》。
虽然题刻的书法并非潘祖荫写就,但当时借名家之名也是蔚然成风,不是出于假冒,是仰慕。
题图文字部分前面是故事梗概,后面是一首诗,每幅图的落款人名都不一样,有说道!
原来落款是二十四位当朝翰林,分别是潘祖荫、章鋆(状元)、孙如僅(状元)、卢士杰、黄锥(榜眼)、翁同龢、瑞联、张丙炎、洪昌燕、黄锡彤、李文田、徐郙(状元)、张家骧、孙毓汉、夏同善、温忠翰、朱逍然、张之洞(探花)、钟骏声(状元)、刘瑞祺、周兰、龚承钧、崇绮(状元)、黄体芳,个个都是当朝重臣。其中有五位状元,两位探花,一位榜眼。二十四位翰林每人还写一首诗,合成二十四孝诗,配二十四孝图成书,这就是《翰苑重题二十四孝图》。
民间以书为蓝本刊刻成二十四孝条屏年画,通俗易懂,易于流传。
另一个版本的二十四孝,相比之下构图、刻工、设色高下立现,年份上也晚于白纸的那版。
但二者之间又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图案和文字都一样,细节有变化,有理由相信应该是原版和翻刻的关系,后者荒率一些,匠人的技艺退步明显。
目前知道的还有首都博物馆藏二十四孝八条屏,跟后面的是一个版别。还有日本藏二十四孝墨本,看样子跟白纸本的血缘关系更近,凡此种种,有待于悉心总结,难是不难,就是没人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