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好吃不在于糖炒

标签:
美食物理迁西栗子水炒糖炒噱头 |
分类: 美食 |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冬天,老去西什库教堂前面的那条街买糖炒栗子,那儿是55路终点站,最早14路,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排队的人总是看不到头,出锅的栗子用铁锹铲到筛子上,把黑黝黝的石子过滤掉就倒进大笸箩里,一抢而空,一捏就开口且还烫手的那种……,半条街都飘着香。
后来慢慢就不买了,改自己动手。这之间有个坎儿,在家如何糖炒哇?没有糖炒怎么叫糖炒栗子呢?!
思维被带进沟里的典型案例。
糖炒的糖,跟栗子的甜没半毛钱关系。还不像五香瓜子,嗑瓜子时嘴巴可以尝到瓜子皮上的滋味,栗子则不然,栗子皮压根儿不挨嘴。
炒栗子有点烤白薯的意思,加温的同时靠自身的水分熟化,至于是糖炒、沙炒、干炒还有水炒跟最后的栗子口味没有不同。
所谓水炒,就是加水煮,水干了再炒,小火,勤翻,可以少作停顿。
对于存放一段时间含水量少的栗子非常适合。
水煮的过程是快速成熟的过程,炒的目的是让表皮硬化、脆化,易于捏口、剥皮。
炒到表皮微糊,偶有爆裂声,即可,再炒下去就成爆米花了,而且还有危险。
特意找出来一搁不用的铁锅,否则最后干炒时产生的焦糊很难刷洗干净。这种炒制方法带来的不便是栗子表面灰尘较多。
鸡油黄、或者田黄色泽的栗子,一看就是好东西。好栗子不护皮,也不用刀子开口,一捏就爆。
京西怀柔有油栗一说,就是这般样子的原因。燕山山脉延长到唐山迁西,因当地富含铁矿并金矿,所以迁西板栗名冠华北。
刚下树的栗子不甜,要放一放,待淀粉转化成糖就甜了,也不能久存,很容易霉变,所以好吃的就要当季,天天有就不惦记了。
最后揭秘一下糖炒的必要性,一是能使栗子壳漂亮,跟盘玩过的核桃似的,还不至于一手灰。二是制造出随风飘散的焦糖香气,虽然不是栗子本味,但长时间以来已经zi惯了栗子的伴生口味。总之,糖炒就是耍花活,增卖相打广告,小商贩的生意噱头,栗子好吃根本就不在于糖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