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米·京西稻·奢侈品

标签:
365瓶说棚话京西稻新米马大姐 |
分类: 纪实 |
这一年跟三农打交道挺多,也算补了人生一课,收获弥足珍贵。
大棚不远处有片稻田,从灌水、插秧到金黄一片,越来越不淡定了,这眼吧前的新米必须吃要到嘴呢……。新米对于城里人来说绝对是奢侈品,更何况是京西稻。
在此之前京西稻只存在于记忆中,六郎庄、巴沟村、北坞村、玉泉山、温泉镇、稻香湖,渐行渐远,至今只有远离都市的上庄镇一带才有少部分保留,属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盯着稻子开镰,盯着稻粒晒干,最后盯着碾米,这哗哗下泻的银瀑带来满满的惊奇。
新鲜出炉,捧在手里还热乎,原来新碾出的大米自带温度。
第一批京西稻才出来就卖光了,还要预约。
京西稻也叫京西贡米,并非附庸,历史上的确是乾隆下江南时带回的江南水稻名品“紫金箍”,种在三山五园皇家御苑中,不仅皇家造园仿照江南,而且复原织耕田园……,京西稻300年前一出生即为贡米。
好在抓了几把带回来尝新,颗颗剔透,稻香馥郁,筋弹油韧,满室米香。
目前京西稻划定的地理标志的范围仅限上庄镇的西马坊村、东马坊村、上庄村、长乐村,四季青的玉泉村五个行政村,以及翠湖湿地公园和海淀公园。
偶尔能在销售点见到的新米几十上百一斤的都有,直接到农户家买便宜,10块一斤。
菜是棚里的菜,米是地里的米,简单的叙述背后有数不清的背书,这顿饭,吃得太舒服了。
上庄村农户马大姐(13161862548)种京西稻30年了,她儿子30岁,从嫁到村里就伺候稻田,如今还种着几十亩地,仍然保持着传统耕作习惯,跟千亩农庄的运作有很大区别。
马大姐快人快语,直言一点农药化肥不上是不可能的,凭良心使用到最低线就很对得起顾客了。
大部分生产环节还是手工劳作,单门独户的稻农很辛苦,不仅种稻子还要生产加工大米,最后完成销售才能拿到一年的辛苦钱。
10块一斤的京西稻新米到底贵不贵?虽然比超市的大米贵三倍,但超市的米最少也存放两三年了,优质稻的新米卖到几十一斤很普遍。
换个角度看京西稻新米也绝对不算奢侈品。
谁都会经常享用饭馆里3块钱一碗的米饭,煮一碗米饭能用几粒大米?那才叫奢侈品!不过是xi以为常、见多不怪罢了。饭馆米饭奢侈也是在价格上,当然不是品质,只有新米才具有奢侈品的素质。
以京西稻新米的品质,能配得起奢侈品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