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365北海画舫斋蚕坛大西天 |
分类: 游记 |
北海公园新近又开放了一个园子——画舫斋,说是不急着去,也还有先睹为快之意。
说是在东岸,走了一溜儿没看见,原来就在濠濮间的对面。
不知道的真找不到,专门找能摸去,想必就是个僻静所在。
叫园子而不叫院子的区别在水,有水就是园子,没水就是院子。
乾隆年建的,老的,不是复建。
方方正正的水塘。
乾隆曾坐冰床来此题词,"画舫斋"三字便是他的手迹。清末,慈禧常至此游幸与传膳。南接濠濮涧,北邻蚕坛,隐藏于土石山林之中。原是皇帝行宫,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以池水为中心,南为春雨林塘殿,东西分别是镜香、观妙室,四面环绕回廊,构成一处幽深的庭院。西北角院落为小玲珑,东北为古柯庭、奥旷和得性轩等。古柯庭前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槐,相传已千年。画舫斋布局紧凑,建筑精巧,雕梁画栋,是北海的园中之园。
水清有鱼,太幽静的一个地方。
画舫斋与相邻的濠濮间以及北岸的静心斋是北海公园的三座园中之园,也是最后开放的一个。
就园中之园的艺术价值来讲静心斋无疑第一,如今进去参观都领牌限人,画舫斋也一样待遇。
北海公园不算太大,未开放区域还有不少,北海幼儿园占着老北京九坛八庙之一的先蚕坛,祖国的未来占了祖国的祖先……。
孩子没毛病,大人有问题,专业领域的问题更不少。北岸大西天最后面的琉璃阁被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占据,就算你是琉璃阁研究所也不该霸着吧?!估计所里的人会说那谁谁谁还占着那哪儿呢,没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