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365济阳高馍馍生殖崇拜舌尖 |
分类: 美食 |
舌尖三看完了,水蝎子——不咋着(蛰),只火了一口铁锅。还不如各地方台仿照舌尖体拍的当地美食节目。
美食节目其实最好拍,用料、工艺、民俗、风物加在一起一叙述就行了,想拍得不好看都难,当然要拍得优秀也不易,挖掘、认识的高度决定的。没文化追求有文化就叉劈了,不流俗于就事论事,结果还不如简单朴实,这是当今文化领域的通病,实的玩不了只玩虚的。
过节朋友从老家带来一兜子馒头,样子简直太奇特了,头次见。
济阳当地话叫高馍馍,电视里见过山东有签子馒头,也叫签子馍馍、高桩馍馍,直观印象就是形状特别…。
济阳的高馍馍更是简直了,一头平齐一头尖圆的圆柱形,不用联想活脱儿一个阳物……。
许就是见色起意?但乡间俗食怎么就非得做成这样呢?
高馍馍就是手揉的,跟揉馒头没有区别,最后成型不一样而已。长条样子是为了竖着穿在竹签子上蒸,好处显而易见,好成型,好摆放,好熟,好捡,好拿,好咬……,但为啥做的那么象形?不可能不是有意的,尤其是头部的两道儿有角度、渐相交的痕迹,并非是环绕一周,只靠一侧,也不是摘取时候夹子留下的,只可能是有意为之!
网上图,平原高桩馍馍。
平原、济阳、范县、费县、平邑登鲁西地区都流行类似的高桩馍馍,但像这家这样的恐怕是唯一了。说是村里的一户人家做的,平时并不以此为生,只是每逢过年才做一些拿出来卖,十里八村都来买。
网上找到许多图都没有我吃得这个样子,问了送馍的人也不知所云,说是打电话回去问问,但愿能找到当事人,也算是挖掘一段历史文化。
生殖崇拜、面食文化、年节村俗……,又是本书。
高馍馍中间的孔是竹签子穿成的,平齐的一边是落在蒸屉上的缘故,圆头朝上,都是巧合么?
虽然高桩馍馍也被列入多地非遗,但网上没见有深层次研究这个的。
济阳的炸花,就是各种荤素挂了糊炸,过年家家都做。

高馍馍夹炸花,是当地的吃法。
高馍馍是戗面的,老肥发面,揣碱,再掺生面,揉……,比圆形的馒头还要筋,弯折难断!因为四周是面皮包裹住的!
当地平时多做圆馒头,倒是高馍馍比较稀罕,圆长之中有玄机。
炸花里有猪肉、鸡肉、萝卜干。猪肉的一蒸就是小酥肉,腌过的肉和菜炸出来现吃更好。
饮食文化肯定不是臆想出来的,文化一定要有历史,一定要有传承,更要有存活市场。
舌尖三里有位面点大师是为国宴服务的,说是研究了几十年,从造型到口味都是模仿水果的,什么杨桃、柿子、苹果伍的,水果味的面点,水果不是水果,面点不是面点!要知道现在不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只要愿意,馒头就柿子随意……,不说大师的手艺谁能消受得起,关键是好吃不了!没历史、没传承、没市场,整个是一百斤面做个大蛋糕——废物点心。
不管别人的舌尖怎么拍,瓶底儿舌尖是这个路子,民科当然能传播文化,挖掘到位自然有时代精神,否则传递负能量不说,还脱离百姓生活。
前一篇:古诗文游戏——拟织锦图抄本
后一篇:京郊窦店同顺斋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