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记面茶

标签:
365马记面茶潘家园 |
分类: 美食 |
北京的小吃里最晚吃到嘴儿的是——面茶,最多10年前才开吃,说不清是什么原因。
也许当初望文生义跟茶汤搞混了?那时候花钱还不买点好的,一碗糊糊不值当。小时候的记忆里没有早点铺的概念,特羡慕有早点钱花的同学,倒未必谁家更穷,持家理念不同罢了。
这种家风下直接导致了长大后嘴壮……。
最晚喝到的面茶到成为最喜欢的了,走到哪儿都想吃这口。从小吃苞米糊嘟长大的,本就特习惯,再浇上一勺芝麻酱、洒一层芝麻盐,那不更好吃!
去年在潘家园附近见到个马记面茶,进门一问说是早上才卖,类似的情况在通州小楼饭店也遇着过。周六去潘家园先不逛市场,先吃~。
潘家园北门一直向西,过俩红绿灯,明明记着是马记面茶的招牌,不知道怎么换成马记拉面了。
面茶的招牌在门框上呢,看来主打面茶的生意不好做,中午晚上像我当初一样的看着招牌进屋找面茶的一定不少。
面茶讲究用糜子面,糜子就是黍,俗称黄米。
糜子面糊糊跟玉米面糊糊外观上差不多,做面茶也有用小米面的,或者糜子面与小米面混合,都是成本的问题,浇上浓厚的芝麻酱一般人从味道上、口感上根本吃不出来。
3块一碗。
传说中的不用勺转着圈吸溜的方法我来不了,闲碗沿儿不干净!再者,顶上的芝麻酱都吸溜进去了,剩半碗白粥怎么下肚?
同样转碗吸溜着吃的炒肝可行,上下味道一致!有许多民俗都归结到以讹传讹上了。
黍。
也不知道这个小吃是怎么发明的,黄米一直是金贵的吃食,早年间过年才会量黄米,黄米磨面配芝麻酱咋感觉都算奢侈,有悖于小吃取材于下脚的惯例。就拿同是北京名小吃的豆汁比,五谷之一加芝麻远比绿豆淀粉废汤汁有含金量得多。
前一篇:绣谱.女红.公主病
后一篇:大碗粉.青岛虾.伸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