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城的传统漏印蓝印花布印版

标签:
365收藏文化印花布印版 |
分类: 收藏 |
山西的手工印花布里,晋南的彩色印花布和戳印花布都找到过印制实物,这次晋东南之行碰巧遇到了一套漏印蓝印花布的印版,非常难得,毫不犹豫地收下,主要是艺术性。价格也有点起哄,总共200。
给小徐微信,“真的假的?真捡着了”。我说还能低点,不好意思再砍了……。好东西都不贵。
漏印技艺是传统蓝印花布的普遍技艺,江南盛行,流行于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和东北地区。南通等地的名气大些赖于恢复、保留的比较全面,首批国家级非遗,各地也有几个省级的项目,比如河南安阳的苏奇印花布。
东西很熟悉,买过零星几张,蓝印花布的漏印印版。这回的特殊之处在于东西成套,基本上是一家的货底子。而且版上还有字号:河南省怀庆府沁阳义庄村 李宗镇造。
这个款识非常重要,不仅表明了产地,更标注了时间。
怀庆府应该不陌生,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谓之四大怀药,就是怀庆府产道地药材。明清以来数百年间一直使用“怀庆府”这个称谓,其结束于1913年,民国二年。以后就叫沁阳县了。怀庆府和沁阳两个称谓同时出现,只能所处称谓更替的年代,也就是民国初年。
漏印是古代四缬中的灰缬。
以豆面和石灰混合成糊状(所以有称豆印的),在印版上抹平,泥糊从雕版的镂空处漏下去(所以有称漏印的),粘在坯布上,晾干后进染缸,未着泥糊的地方尽被蓝点浸染,然后刮去干糊始露出没染色的留白,就成了蓝底白花的蓝印花布。
单一的几何矩阵。
漏印的工艺决定了图案是以点状断续组合而成。粗布的幅宽决定了印版的大小,定宽的二方连续纹样是常见的形式。几何矩阵理论上就是四方连续的纹样。
局部图案的矩阵式。
碎花蝴蝶。
三多蝴蝶。
几何、菊花、蝴蝶。
几何、盘长、菊花、蝴蝶。
都是吉祥符号,美好寄寓。
丹凤朝阳。
缠枝花。
竹梅喜鹊。
凤穿牡丹。
底部带花边的显然是用来拼接的。
凤求凰。
印版的材质是纸,多层纸粘合后刷桐油,又坚固又有韧性。雕刻印版的手法是凿刻,这点很像剪纸中的刻纸,图案和艺术效果也相似,只是不用考虑连断。
鱼戏莲。
还有两块超大幅的印版。
四张版拼成一个完整的被面。
博古图案非常精美,原以为蓝印花布就是小碎花。
这批东西出自阳城的蟒河。还找到了“阳城东关”的戳记,说明就是阳城本地的印布作坊里的家什。
蟒河之南就是怀庆府,之北就是阳城,可以预料:祖籍蟒河的人士,买到了沁阳义庄村李宗镇造的印布雕版,在阳城东关开了个印布作坊。其后人又将上辈人吃饭的家什带到老家收藏,直至今日……。
印花布印版的制作是游离于印布作坊的,由此,发掘出一位晚清民国的漏印雕版大师——李宗镇。同时为阳城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手印布技艺提供了实物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