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木版年画三国演义八条屏

标签:
365三国杨柳青八条屏 |
分类: 淘宝 |
上一个周日和建哥一路从石家庄开回来,连转了6个古玩市场,在最后一个市场的最后一家店见了墙上挂着八条屏,绝对是一见钟情。
但店家的开价似兜头一盆冷水,1万2,看来天生就不属于我。试着给还了个价,24个画片每片100,2400!好悬店主没跟我打起来,人家说不卖了~。
建哥一直给说合,老板勉勉强强给了个实价:8000,一听也就知道便宜拿不下,实在是没有精神准备,也从来没买过这类东,以前净收版子了。先拍了些照片备用,人离开了,可心思一直在那上面。
每条屏三个画面,木印手绘,全是三国故事,一时不确定产地。
品相不赖,色彩非常鲜艳,脸部的粉脸有返铅。
半印半绘,上面有“直隶行政公署教育司鉴定”印款,还有字号款“增兴画店”。
回来后稍作研究更觉着不一般,特请教博友“羽人”,告知是武强年画,跟杨柳青的风格相近,品相画工都肯定,由“直隶行政公署教育司鉴定”推断是民国前十年的。
“这个很重要,是年画改良的重要例证~。是经过直隶行政公署教育司鉴定的,当时年画改良对题材进行过审查,审查过后会留下直隶行政公署教育司的字样”
再查了下民国教育史:
“民国初年,大多数省区在省都督府民政司下设教育科,管理全省教育事务。1912年12月,实行军民分治后,省行政公署下设内务、实业、财政、教育四司,教育司设司长1人,由省长推荐,大总统委任。教育机关地位有所提高。1914年后,教育司被裁撤,仅在政务厅下设教育科。1917年9月,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发《教育厅暂行条例》,规定各省设教育厅,设厅长1人,由大总统简任;厅下设3科,各置科长1人,省视学4-6人,科员3人。”
由上所述这八条屏的年代可以确定在1913年,距今整整百年。
一周后从太原回京路上特意下车再奔八条屏年画而去。
一周前的不愉快大家还记忆犹新,但态度都友善了一些。他说原装原裱包老品相好,我说木印手绘民俗档次低;他说你不懂行情这路货卖便宜了对不起东西,我说货卖识家那价钱顶到天咯没空间利润。
“再怎么说你挂了4个月没卖出去就说明问题~,我是喜欢收藏按我的能力出价钱~,你是买卖家有赚就走成交了才得银子~,行里人不拿是因为没有利润空间……”
旋即他降到7500。我出每条500,共4千;他说每条800,6千4。我再给4千8、5千都不行……,最后一口价5
千5!没找到多少便宜,但也能承受,关键是了了一件心事。能看出卖家也满意。
在此之前反复翻看八条屏,发现应该是两两成对儿的,相邻两幅画合起来是一个场面!上图是拿回来后拼成的次序,卖家没有做这个工作,只是零散着挂在了墙上。
天地轴均为木杆,天方地圆,轴头还有贴花纸,原装原裱,只有一轴的裱边有水渍,不影响画片。
东西出自蠡县,老宅子拆房拆出来的一个小包袱,要不没这品相……。
每轴是一整张画,中间用色块分割出三个场景,没有裁接痕迹。
下方都是水景,中间是刀马人,上边是文戏。
从上面这幅“让成都”画片中能看出,诸葛亮坐着“车旗”,典型的舞台道具!是用年画表现戏曲中的一个场景,就是常说的戏出年画。但各地的戏出年画多为舞台空旷背景,并不是戏曲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山川、河流、亭台、舟楫,这正式俺喜欢这套年画的主要原因。
每条140*34cm
仔细看相邻的两条屏实际上是合起来才能观其全貌,分开也独立成画不失整体效果。
每幅故事场景都有题图,上面的是“龙凤配”、“姜维兵败牛头山”、“回荆州”。每个人物的边上也都标注有姓名。

有些资料显示,清民时期的这种话本故事的条屏就是连环画的雏形,木印年画式连环画!
版子的时间应该在清末,试想民国元年年画改良时不会都刻新版,老版能通过审查就能继续生产。

“增兴画店”的字号印的不甚清晰,以至于一直以为是“增兴东店”,死活查不到确切出处。
在网上搜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本书的目录,那上面收录的三国戏曲年画名称正好跟我手里的12出戏丝毫不差,而且注明是“杨柳青民国初年版”。高度疑似是同一套东西,立即下单买,第二天书到,果然!连“直隶行政公署教育司鉴定”都一样。
《老戏曲年画》一书是99年出的,其中的藏品出自高建中。

高建中的藏品是24张裁开的独立画片,俩俩能拼在一起,但已不知顺序。我这套东西还原了历史本来面貌。也是从书中的照片里才猛然醒悟“增兴东店”原是“增兴画店”只误读。
网上查到下面一段文字里提到了“增兴”画店:
东丰台木版年画的起源与北方平水系统坊刻密切相关。木版年画出现于明末,兴盛于清代中期,极盛时期全镇的年画作坊多达五十余家。那时,镇上集中一大批才高艺湛、擅长刻版与绘制的年画艺人,还有精通营销精明的画商。到了清代末期,天津西南的杨柳青年画走向鼎盛,不少丰台人便跑到杨柳青炒米店开设画店,其中,义盛发、永和德、增兴、永庆和、成泰长等等名气都很大。丰台人店多势众,擅长买卖,经营得力,再加上独特的画风与高超的印绘技艺,颇受市场钟爱,在杨柳青炒米店有“丰台帮”之称,势头颇健,一时与来自河北地区另一个著名的年画产地武强的“武强帮”,构成争强斗胜的局面。人称武强年画为“河西货”,东丰台年画为“河东货”。
民初直隶省内的年画产地有三处,武强、杨柳青、东丰台,三者都有亲缘关系,尤其是后两者,店主、画师相互流动,甚至线板都共用,风格上十分相近。
从这个局部能清晰地看出墨印、套色、粉脸、手绘的工艺特点。
既然锁定了杨柳青,随即马上请教津门的“芥园居士”,看是否能查到“增兴画店”的资料?
不消半日就有了回信:
“杨柳青画店最早开业的有戴姓廉增、美利两家,继起者为齐健隆家,之后又有惠隆、宪章等字号。随着年画行业的发展,画店逐渐扩大到距杨柳青镇十五里的炒米店和百里之外靠近蓟运河、交通便利的东丰台等地。民国初年,仅炒米店一地,即有画店永庆和、永裕和、永和德,义盛发、恒源盛、恒源永,增兴号、义顺厚,万盛恒,义成永、富盛德,富盛永、裕兴和,万兴隆等十余家字号。此外,尚有双合成、双合顺两家石印作坊,专印墨色画。由于杨柳青年画的大规模发展,杨柳青周围的十余村民众也大多以画工为业。'——《天津近代史》1987年
来新夏
增兴号是否就是增兴画店,虽不能确切得之,但推断应该是一致的,试想当初一个时期的同行不太可能叫同一个名字,当下另说,李鬼巴不得叫李逵呢。这和高建中的见解一致,更确切地说这套东西出自炒米店。
芥园居士提供的另一个佐证是《天津文化通览(第一辑) 天后宫写真》中P228,倒数第三行,提到宫南宫北全街铺户的字号名称中提到“增兴号”。只是尚不知城里的增兴号是否是炒米店增兴号的经销店,在这一点上芥园居士还不能下结论。
无论如何都要感谢诸位鼎力~。
最后麻烦的是黒木老弟,只因他比较忙,不常露头。
很快有了回复:“老弟博文:年画记忆——杨柳青年画的半壁江山-东丰台年画,就是这个年画产地,确实不错。两个落款该是年画中的官窑啊,呵呵!价也好!”
年画中的官窑!这个评价太让人兴奋了。黒木多年对年画研习深入,屡有斩获,对各类画种和市场非常熟悉,他的结论很有权威性。看来我这稀里糊涂买的还可以,八条屏年画首淘没打了眼!
八条屏12个故事分别存在于三国演义的42、46、47、49、52、55、58、61、65、107、114回目中,看不出先后次序,所以也就不能按时间排序,四队儿条屏的悬挂次序暂时还没搞定。
前一篇:神马?浮云!
后一篇:蓝地缠枝花喜字珐琅莲瓣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