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归来,盘点收获之——河蚌仙女、梦里情人

标签:
古玩山西文化杂谈民俗 |
分类: 收藏 |
上周五从运城到的临汾,为公事。但周六是侯马,周日才是临汾的集,真有些累了,懒得动。周六一大早还是被闹醒了,犹豫再三决定走,赶6:33的火车上侯马,下火车打车到呈王路的古玩市场正赶上摆摊。
地摊上最受欢迎的是跑地皮、下户的散摊,收上什么卖什么,卖干净回家,不会留在手里,在他们手上能买到便宜东西,所以一般是一铺摊子就围上一帮子人,水泄不通的抢东西,坐店的也在此时瞅机会拿货,场面乱,乱中才能取胜,卖家和买家都包括。
买家通常是先抓在手上才讲价钱,合适了拿,不合适的放,一般这一放就没了。卖家也在这时候喊得高点儿,还不落价。这架势就像街头猜瓜子的骗局场面,多个买家围着讨价还价,卖货的应付不过来,还得看紧了货别丢啦,根本没精力跟你让价。一般这时候我都很少上前凑,最多看一眼,等高峰过去了再说。但不在风口浪尖上抢不到好货哟!主要是咱舍不得多花钱,在所有人挑剩的堆里淘宝,那种收获是何等的欢愉,乐趣在“掏”上,也就是“发现”上。
但这次看见个东西,让我走不开了。从人群的腿缝中看见个木雕小盒,造型没见过的——河蚌仙女!
蚌的著名象征莫过是“女阴”了,形似自不必说了,古文字中的甲骨文,彩陶实物图案都能证明其远古。自古以来在养生学、房中术和情色话本中多有涉及,蚌,是“性器”的专用代名词。
河蚌仙女木盒12*5*3.5cm
没有犹豫,130元没咋的搞价。
外形上就是一个露出腹足、蚌壳微开的蛤蛎!十分逼真。蚌壳身披年轮,分开的壳里藏着的是一个裸女,头部伸出蚌壳,就像蚌的腹足,梳双髻,留刘海,眉目清晰。上身袒露,突出性征。腹部有个能掀开的盖子,开合自如。盖子呈铲状,柄部由木穿钉固定,上有阴刻“寿”字纹。头上有穿,推断是佩挂在身上的香囊一类物件,不是女人戴的东西,因为它的含义和象征。
传说中有河蚌仙女,也叫河蚌姑娘、蚌壳仙子、河蚌精……,在南方各地都流传着这类的民间故事。民间舞蹈、花灯、戏曲中常见,比如:湖北汉川、天门、孝感,湖南慈利、梅山、临澧,江西吉安,江苏海门,四川江油、巫山,贵州,云南……等地,常在庙会、灯会中出现,不胜枚举,有些地方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传说的内容也大致相似,一类是龙宫故事版:无外呼跟虾兵、蟹将为伍,给龙王老爷当差,干些个兴风作浪、翻江倒海的活计,像“水漫金山”就是其代表作。
另一类是美好幻想版:很像螺蛳姑娘的传说。蚌壳仙女知恩图报,与穷小子结为恩爱夫妻。绝对是传统美德教育和理想主义教育的典型。
以上两类合二为一版:
淮河边上有户姓吴的人家———吴老爹和他的儿子吴孩。一天打渔时,吴孩救下一只被鸬鹚啄住的河蚌。这只河蚌为了报答吴氏父子的救命之恩,便化身一位美丽的姑娘,与吴孩相亲相爱,结婚生子。后来淮河发了大水,姑娘因帮渔民们打渔得罪了龙王,被龙王杀死。人们遵照姑娘的嘱托,将一颗珍珠放在坟头上,顺着珍珠的光去打渔。每次回来都在姑娘坟上添土,坟越来越大,成了一座小山,名为‘蚌山’,再后来,蚌山周围建埠,变成了城市,就是‘蚌埠’的由来。
深入人心版:
一位书生到海边去捡着了一只蚌壳,便把蚌壳丢回海裡。夜裡穷书生苦读,竟然发现家中桌上突然摆满了食物,自此每天晚上都出现不同的丰盛餐点。有天晚上,书生听到敲门声,打开门后发现是位美女站在门口。美女对书生说,她是蚌壳精,为了答谢书生救她一命,特地来谢恩,最后以身相许。
就这位仙女,忽悠得穷汉们天天盼着美事儿,又是不劳而获,又是财色双收,多大的吸引力啊,几乎就是平民百姓的理想人生。既符合传统伦理道德,又绝对与时俱进,迎合时代潮流,不落伍。
蚌壳我是义无反顾地捡回来了,不知道传说中的故事会不会发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