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苦难的精神价值

(2007-09-05 11:36:59)
分类: 人生感悟
    周国平的散文,每篇通常都是一页多一点,最多一页半。所以读周国平的散文,不用书签,很快就会读完一篇。因为没有小说那种连贯性,所以很适于工余饭后读,随手拈来,十几分钟就可以解决一篇。有时读完了,意犹未尽,于是拿起笔写几句感想。除了写日记,现在已经很少提笔了,所以提笔忘字,连下文的“崩溃”都忘记了,用拼音记下,然后在电脑上查查,丢人。下面就是我在本子上记的一些体会。

 

    周国平的散文虽短,但很实落,内涵极为丰富,常常能读出许多题外的东西。再之,这种散文能启发人的思维,能扩展人的智慧,是一种启迪姓(这“迪”也忘了怎么写,在本子上用拼音拼的)的哲学读物。哲学,说到底一种对人生理解和认识的学问。我以前对人生的理解,都是通过实践去体验去感悟的。理论上对人生的理解,也是从小被灌输的说教式的“左式”教育,比如“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比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等。其实,世界上对人生意义的哲学论述,有各种各样的各执己见的立场和论点,比如对如何免除苦难,西方教派和中国的佛教均有不同的观点,但其归宿都是相同的,即让人“进入天国”(基督教)或“遁入空门”(佛教)。所以,周国平说过这样的话:“一切简单而伟大的精神是相通的,在那道路的尽头,它们殊途而归。说到底,人们只是用不同的名称称呼同一个光源罢了,受此光源照耀的人都是走在同一条道路上”。

 

    《苦难的精神价值》写的是对苦难的哲学思考。维客多·弗兰克(奥地利心理学家)二战时曾被关入奥斯维辛集中营,他对苦难和绝境的思考和理解,是从自身经历的生命意义有感而发的。周国平认为:“对生命意义的寻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而寻求生命意义有三种途径,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二是体验,藉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三是肯定苦难在人生中的意义”。这么说,除了人对事物的创造和体验外,接受苦难体味苦难也可以寻求到生命的意义。

 

    对于苦难,每个人都经受过,只是经受的程度不同而已。最大的苦难,莫过于生命已到尽头,而且自己已经确知。比如晚期癌症患者,比如矿难事故中被困井下,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弗兰克所经历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战俘厄运――他们面临的是煤气室和焚尸炉。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的精神都会崩溃,他们一般会“放弃了内在的精神自由和真实自我,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彻底成为苦难环境的牺牲品。”但也有例外。看《红岩》小说,一直对囚禁在渣滓洞的革命人有特别的敬意,因为他们在死亡面前表现的太自信太勇敢了。02年去重庆,有幸参观了囚禁他们的牢房,感触很深。他们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他们选择了一种独特的“承受苦难”的方式――以尊严的方式承受痛苦。这种尊严比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因此,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

 

    平心而论,我们一生经受的所谓苦难,比起奥斯维辛集中营以及渣滓洞来,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有可能面临的最严重的苦难,就是将来不可预知的突然变故,如天灾、车祸,或是不可逾越的疾病等等。对任何一个人,都应对发生这类变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当然,我们盼望一生平安,但苦难和灾祸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常常的不请自到。承受苦难与享受幸福一样,也是人生的宝贵经历,能面对苦难和灾祸,在心理上战而胜之,则是人生中的一次成功的经历。有了这种经历,以后再大的苦难也能承受了。02年8月,我在长白山亲身经历了一场惊人的车祸,我们的车幸免于难,但却把其它车撞到山底,不少人成了我们的替死鬼。有了这次经历,心中便有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潜意识。到了03年春天非典肆虐时,乘飞机因公出国路经香港,香港机场竟可怜的没有一个人影。我对同行的同事说,非典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我已经死过一回了。因此说,苦难的精神价值,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财富,足可以使人应付再一次到来的苦难。我们这些五、六十岁的人,对苦难都已经有了基本的承受能力,倒是那些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应该学习这方面的哲理,有了对苦难和灾祸的正确认识,对他们的一生肯定是有益的。许多知道自己身患绝症,还顽强、乐观地生活着的人,就是表现出人的尊严,从而在精神上获得了自由。有人说,得癌症的人,有三分之一是吓死的,有三分之一是治死的,有三分之一是病死的。那吓死的三分之一,就是对人生的苦难没有正确的认识,放弃了精神上的自由,成为绝症的俘虏。清楚了苦难的精神价值,就会活的开心,活的自在,活的踏实。即使将来遇到了不幸和苦难,也会自如应对,因为你已经想开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