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lvhuazhe.com/upload/uppic/2011/02/2011022517111347123.jpg
一场秋雨一场寒!伴随着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气温骤降,霜降来了。虽然没有真的下霜,但毕竟节气已到,乍寒的天气,还是让人很不适应,纷纷换上厚衣服。即使这样,好像还不经冻,街上的行人脚步匆匆,鲜有逗留散步的,路边等公交车的人们也一改往日的轻松随意,裹紧了衣服,踮着脚,焦急的翘首张望,都想尽快的往家赶。
秋到霜降,正是果蔬成熟季节。前几天,母亲对我说,天要冷了,双休日有时间的话,回趟老家看看吧,老家院子里那颗柿树也该熟了,顺便摘回来。我一边答应着,一边不自觉地想起了那挂在枝头红彤彤的柿子,童年的往事便又一下子浮现在眼前。
孩童时代的农村,物质匮乏,平常除了农作物之外,基本上不见副食品。至于水果,苹果、梨子等常见的还好,偶尔还能打打牙祭解解馋,像柿子之类,印象中算得上是奢侈品了,一般就很难见到,更甭说吃了。所以,记忆中唯一一次吃柿子的经历,印象自然深刻。记不得是几岁了,那时爷爷奶奶都已故去,父母都很忙,无暇顾及我们,小姑还没出嫁,待在家中,平常我们几个小孩子都爱围跟着她转,兄弟姊妹中我最小,自然得到她的疼爱就多,我对她的感情也特别深。一次,小姑外出回来,把我招呼到没人的地方,从口袋里变戏法似的掏出一个红彤彤的柿子,嘱咐我赶紧吃,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小口咬进嘴里,甘甜似蜜,犹如琼浆,那可是记事以来第一次吃如此美味的东西,甜彻肺腑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我递给站在一边一直看着我的小姑,她很不舍,只是微微咬了一点,然后笑着看我吃完。平生第一次关于吃柿子的美好记忆便从此深深刻在脑海里,多少年来对小姑最早的印象也唯此如一副图片般定格在内心深处。后来,去十多里外的镇上读初中,路过胶河边一个好像叫孟家沟的村子,深秋季节,远远的便会看到村头河边几颗高大的柿树上挂着稀疏的红彤彤的柿子,每每此时,总会羡慕这户人家的孩子,也总会想起小时候小姑偷偷塞给我柿子吃的情形。
现在,农村逐渐富裕了,以前不曾见过的很多东西都已不是稀罕物,至于柿子,更是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水果。除了种植户多了之外,很多家庭也都在房前屋后,或者庭院里栽上棵柿子树,甚至很多场所都用来绿化环境,其实很是好看的,霜降之后,树叶调零,剩下像红灯笼般的果实挂在枝头,有的还能挂到严冬,很是美观养眼。当然,用它作为绿化植物,还实惠,成本低,好管理,果实还能美嘴,两全其美。现在,每到深秋,霜降前后,街上,大集上有很多叫卖的,红红的柿子一堆堆的,甚至价格都低的出奇,可是,越是这样,越找不到过去那种垂涎欲滴的感觉了。
好像是十多年前吧,那时父母亲还都在老家住着,他们也在自家院子里栽了一颗柿树,细心的侍弄,精心的管理,小树长势甚旺,不几年,便蹿得比屋顶都高,树冠庞大,每到深秋,一树红柿子,都压折了枝条。父母亲便大多采摘下来,除了分给邻居一些,剩下的全都捎带给我们,其余树梢上的几个柿子一直挂到下雪,秋后,每每我们回趟老家,父母亲总要摘几个给我的儿子吃,其实他们并不稀罕,只不过是为儿子留着而已。后来他们搬进城里跟我住在一起,每逢深秋,总是牵挂着老家的柿树,甚至执要回家亲眼看看才心安。
老屋安好,就是久不住人,不见烟火,有些潮,开窗透透风即可。今年的柿子结的果然不少,踩着梯子,十岁的儿子帮着我采摘了好一些时候,除了送给左邻右舍一些之外,还剩下几十斤有余。带回来,母亲一个个洗净,削去皮,切成片,晾晒成干,制成果脯,这样既便于保存,也为儿子储备下了零食。有时想想,真羡慕儿子,我跟他这般小的时候,吃个柿子该有多幸福啊,而他们这代人,还有什么算是奢侈品呢?他们长大以后,留在记忆里的童年印象,还有我对小姑那种一辈子都割舍不掉的想念感恩之情吗?
父母搬离老家也有几年时间了,每次谈起老屋,都为其闲置而感到惋惜。也有乡邻相劝卖掉算了,反正也不可能再回去居住,卖给人家住着,这样对老屋也好。可每次都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其实,我知道父母的心情,在他们心里,老屋毕竟是生他们养他们的地方,老屋是他们的家,是他们一生的根,那里有他们青春,有他们的过往,有他们的记忆,有他们永远的渴盼,就像老家的柿子树,每年都会开花、结果、收获,果实虽然不值钱,也不是稀罕物,但这也是他们每每的念想啊!对老人家而言,还有什么比念想更重要的呢!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柿树有落的时候,也有重新萌发的时候,而,人呢?每当看着父母亲年龄渐长,白发渐多,他们人生的秋天也到了。每每此时,我总是感到莫名的无奈和感伤。他们辛劳一生,先后孕育了我们姊妹几个,我们也都先后成家生子,像树木一般,我们也是他们结的柿子,我们就是他们的希望啊!行文至此,脑海中仿佛又出现了一副画面,老屋,庭院,柿树,两个老人,在树下坐着,一个孩子,在他们身边跑来跑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