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此时,在江南,早已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春意翩跹无限了。而在北国,我所在的小城,尚有些春寒料峭。正午的阳光虽然娇好,但是白昼温差较大,室内不见阳光,尚还不比室外受用,早晚只有开着空调,方觉有些暖意。
好像每年春天都是这样,开始时气温总是让人捉摸不透。热几天,再冷几天,降几天温,再来几场春寒,性急的人们,已经早早的换上春装,感受春天的轻盈美好,但又耐不住初春的风凉,只得再翻出棉衣,心里很是不痛快,不免嘀咕,这天气,怎么没有一点春天的样子!
正是因为这样,春天才不知不觉的来到了身边。实在是不能借用感官的具象判断,来给出一个春天开始的确切日子,因为春天忒抽象,忒悄无声息。“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上个周末,看到公园的柳树才刚刚泛着点鹅黄,不成想,隔了一个周的时间,柳枝已经吐出浅嫩黄绿的芽片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乍暖还寒的春风啊,不就是春的使者吗!清明节从老家回来,顺路带妻儿去胶河畔的白羊山看看。胶河,家乡的母亲河,逶迤南来,缓缓北去,此时正春水青青,安然地卧在那里。三两只游船在水面上慢慢划过,激起的涟漪微微漾着,倏忽间融入了河面的平静。沿河两岸,垂柳窕窕,金黄的柳枝随风招摇,犹如秀发垂下的浣女在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摇曳多姿。孩子们在树下追玩,柳笛儿轻扬,吹皱一池春水,勾起了搁置在心底深处的那抹童年记忆。岸畔游人甚多,尤其秋千架下人流如潮,儿子好奇,挤上前去,几圈荡下来,已是微汗沄沄,湿了单衣,但仍兴致盎然,乐不思归。
岸堤另一侧是农家小院,院内偶有几树桃李,正要含苞待放。“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山野,农院、茅屋、桃花、溪水、垂柳、春风、暖阳,当年的苏东坡也无非就是看到这般景致才有此诗吧。“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时白居易是在江西江州,也就是今天的九江,离庐山不远。当时已是暮春,花时已过,但是在四月的山上却又看到一株绽放的桃花,令他欣喜不已,遂作此诗。相比江州,家乡的春天要晚来一个多月吧。风从南来,花自南开,燕子的呢喃带来了春天的讯息,温和煦暖的春天,挟裹着江南的婉约和风情,就要给北国送来一个久别的姹紫嫣红了。家乡这几年变化日新月异,“一山一水一圣人”已成了小镇的文化名片,银月公园毗河而建,白羊山文化底蕴深厚,目睹远处的高楼大厦和整齐的别墅群,家乡的春天早就已经到来了。
虽然春日尚来晚,但是已有争春的花儿开放了。梅花是抢先报春的吧,小小的花儿,俗而不艳,粉而不媚,还带着丝丝香味,“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真感动于她们面对风寒而不屈不挠的精神。玉兰花也开了,白色的花儿绽在光秃秃的纸条上,毫不娇羞,毫不作饰,白的纯洁,纯的无瑕,让人顿生怜爱,不忍触及。还有不少的花儿也都次第开了,我知道,作为春花的主角,“人面桃花相映红”还尚需些时日,好在已有不少的花儿可看,多少弥补了心中的遗憾。忽然想起小城的东北乡,每年都有桃花节,往年无暇前去,今年,无论如何要去看看的。
四月,人间,春阳渐暖,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美好的春天,美好的心情,美好的生活,真希望永远定格在这个让人留恋的四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