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山百佳摄影点之祁门篇

(2010-10-19 08:47:02)
标签:

黄山

百佳摄影点

祁门篇

冯家顶

牯牛降

祁门县

九龙池

芦溪

七彩玉谷

旅游

分类: 黄山景点推荐

黄山百佳摄影点之祁门篇

祁门县(16个):牯牛降风光、九龙池、七彩玉谷、冯家顶风光、伦坑、降上风光、历溪(目连戏)、环砂、滩下、渚口、珠林古戏台、坑口、茶园风光、芦溪、王村、松潭。

景点介绍:
牯牛降风光—1、地理位置:祁门牯牛降,距县城40公里;2、牯牛降位于中国红茶之乡安徽省祁门县境内,距市中心屯溪126公里,总面积达6700多公顷,主峰海拔1728米。这里不仅保存着结构复杂,功能齐全的自然生态系统,有“绿色自然博物馆”之称,而且自然景观古朴原始,集“雄、险、奇、幽、奥、野”于一身,“佛光”更是堪称牯牛降一绝。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牯牛降成为安徽第一个国家级的以森林生态类型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2004年2月又被国土资源部录入国家地质公园名录。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7%以上,空气清新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绿色自然博物馆”“华东地区物种基因库”的称号;3、最佳拍摄位置:观音堂及牯牛降主峰;4、最佳拍摄摄季节、时间:春秋两季最佳。
九龙池—1、地理位置:祁门县安凌镇,距县城55公里;2、九龙池位于牯牛降东侧,在赤岭乡倪村南边的一个大山谷中,距县城约65公里。这里山谷幽静,丛林丰茂,九池溪水碧绿澄澈,如大小不一的珍珠翡翠散落其间。由于水至清、石至奇,水因石而鲜活,水石相映,变幻莫测,形成奇景。行至山顶,豁然开朗,两山之间砌着一道长石坝,拦住清泉,形成一湾水库,高山出平湖,湖水清澈碧绿,似一块巨大的翡翠,山风阵阵,波光粼粼,疑为瑶琳仙境。四面群山如聚,树木葱茏,轻松古柏,生意盎然,无论从哪个方向看过去,均如巨幅山水画卷,景色秀美绝伦。九龙池所处的峡谷,怪石峥嵘,峭壁看似惊险,却有路可攀,密林中兰草丛生,苔藓铺地,琼花玉叶随处可见,实为一个观景探险、健身休闲的好去处;3、最佳拍摄位置:山顶平湖、景区瀑布及停车场位拍摄;4、最佳拍摄摄季节、时间:春秋最佳。
七彩玉谷—1、地理位置:祁门县箬坑乡,距县城约70公里;2、七彩玉谷地处祁门县箬坑乡的仙寓山,距县城约70公里.七彩玉谷位于仙寓山腰,全长4000余米,在彩色玉谷中,两旁石头色彩以棕红、纯白为主色调,间以青、蓝、黑、灰等多种颜色,这条河谷美就美在河床上,整个河床像一条玉带,河床上天然形成各种五彩斑斓,千姿百态的玉石。川流不息的泉水从玉石中流过,一路有碧潭无数,透过潭水可见到水底晃动的彩色石纹。据专家考证,七彩玉谷大约形成于三亿四千万年以前,是由地震冲击、地壳运动、岩浆喷射、风雨侵蚀等因素形成,堪称世界一绝;3、最佳拍摄位置:七彩玉谷沿途景点;4、最佳拍摄摄季节、时间:四季。
冯家顶风光—1、地理位置:县城西;2、冯家顶地处祁门县箬坑乡,距县城约73公里,冯家顶一脚跨三县,与牯牛降一山之隔,是黄山市祁眉茶旅有限公司正极力打造的一条处女旅游线,冯家顶,一个原始、古朴的地方,他悄然隐藏在祁门县若坑乡海拔700米比较偏远的一个小山顶上,一条乱石铺阶的小道,很有坡度地牵连着山里和山外的世界;3、最佳拍摄位置:大瀑布、村对面山上拍全景、土墙屋;4、最佳拍摄摄季节、时间:春秋最佳。
伦坑—1、地理位置:县城西;2、伦坑地处祁门县箬坑乡,距县城约68公里,伦坑古名为“南源”亦称“南溪”,系千年古村,为汪姓聚居地。距箬坑乡政府约15华里,村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南溪河绕村而过,河两岸堤坝上古木参天。村庄布局规范,房屋相连弄横巷直,粉墙黛瓦,门罩砖雕精巧细腻,尽显徽派建筑神韵。村内现存古建筑有明万历年间重修的汪氏宗祠“敬敷堂”和“敬敷月池”,有“南源石桥”老茶号以及部分古民居。还有保护完好的青龙塍千年古树群,有明清时期留下的古碑刻和青石古道;3、最佳拍摄位置:村对面及后山;4、最佳拍摄摄季节、时间:四季。
降上风光—1、地理位置:祁门县箬坑乡,距县城约80公里;2、降上在祁门县箬坑乡境内,距县城约80公里,座落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南坡,海拔600—650米,降上有棋盘石、白云庵遗址、上马石、下马石以及当年红军藏粮洞等景点。降上村民组有农户16户,全村依山而居,梯田层层,民风古朴,摄影景点为梯田、油菜花,依山而建古民居及层层起伏的山峦。站在降上,极目远眺,脚下的上、下汪村,岩上水库以及远处的马口、栗木、叶村等村庄,道路、河流清晰可见,一派美好的田园风光。拍摄的最佳时间为春夏以及深秋,那时金黄色的油菜花、红紫相间的映山红、清澈见底的山溪水、满目翠绿的青山田野和深秋黄澄澄的柿子、桔子像一盏盏红灯笼挂满枝头。特别是雨后初晴,站在降上,脚下一片雾气,犹如一片云海,身临其境,如入仙界,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3、最佳拍摄位置:顶上往下拍。田园边;4、最佳拍摄摄季节、时间:春秋雨季最佳,下午四点最佳。
历溪(目连戏)—1、地理位置:祁门县历镇,距县城35公里;2、历溪地处牯牛降脚下,距县城约50公里,是个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十分丰富的古村,山清水秀,民风古朴。村中有众多石桥、古祠、古树、古墓、古碑、古庙、古戏,深藏着许多古老而神奇的传说,是个迷人的地方。古朴而秀美的历溪,至今还有完整的目连戏边演出班子,目连戏是民间一个古老的神怪戏剧种,因搬演“目连救母”的故事而得名。明代,祁门清溪人郑之珍,笃信佛教,为借戏曲宣扬佛理,劝人为善,以正社会之风气,在这些杂剧、变文、传说的基础上,于 1579年撰写《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简称《劝善戏文》),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目连戏越来越受到戏曲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祁门也在抢救、保护的前提下,进行了挖掘和继承,以使这一古老的戏曲种类得以保存下来,今天,在祁门仍保留有目连戏班,有历溪、马山、环砂、栗木等戏班子,人们有幸还能看到精彩的演出;3、最佳拍摄位置:五凤楼、王典纪念馆、古村落及村对面山上拍全景照片;4、最佳拍摄摄季节、时间:四季。
环砂—1、地理位置:祁门县历镇,距县城40公里;2、环砂村地处牯牛降脚下,距县城约40公里,因河水环绕村庄,故而得名,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活化石—目连戏的发源地,黄山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口古木林叫“环砂庇荫”,即在约4亩的小山坡上植有红豆杉、黄连木、银杏树、朴树、豹皮樟等45株国家级珍稀保护植物。2005年8月,这片古木林被祁门县林业局挂牌列为“重点保护古树群”;3、最佳拍摄位置:对面山上拍全影及水口林位;4、最佳拍摄摄季节、时间:春季最佳。
滩下—1、地理位置:祁门县渚乡,距县城26公里;2、滩下是祁西渚口乡的一个美丽的村庄,距县城约26公里,它发源于牯牛降的大北水在此绕了个“S”形,犹如玉带般绕村而过。小村就在这“S”形正中,因而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村前河边自上而下有苦楮树滩、高洪滩、龙船滩等河滩,滩下便由此而得名。村西有一片长100米、宽20多米的水口林,栽有樟树、枫树、槠树等近百棵,葱笼叠翠,蔚然壮观。多数树龄在数百年以上,枝叶繁茂,树干斑驳。林里浓荫蔽日,粗如水桶般的树根纵横交错,苍老遒劲,有的隆起突兀,有的交织缠绵,如巨龙般蜿蜒曲折,情趣盎然;3、最佳拍摄位置:全景照片在大北埠至渚口村途中路边上;4、最佳拍摄摄季节、时间:拍摄全景照片、古树林四季皆宜;拍摄古树林宜春在日出、日落之前2小时。
渚口—1、地理位置:祁门县渚口乡,距县城20公里;2、渚口村在祁西,因其“溪水潆洄,环映如锦,背靠成峰,障蔽如城”,故又名锦城。渚口一面靠山,三面环水,大北河由东北向西南绕村而过。村前平畴轩敞,村内房屋林立,粉墙黛瓦,古树参天,秀丽如画,清雅有致,风光无限。村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贞一堂”、“一府六县”。 “贞一堂”祠堂分前、中、后三进,面积1000余平方米,整个祠堂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大门两侧各有一个抱鼓石,为黟县青,雕有龙凤之饰。大堂有108根屋柱,后进天池,中有天桥。“一府六县”为“倪望重宅”,又名“新屋里”、位于渚口乡渚口村,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进土倪望重宅第。建于光绪十年(1884)前后,占地1600㎡。整个建筑包括1个府厅,6个县厅,还有2个花厅,自成单元,布局得体。系古徽州的一种建筑形式,以徽州建制命名;3、最佳拍摄位置:贞一堂、一府六县、古巷及村对面山上拍全景;4、最佳拍摄摄季节、时间:春季最佳。
珠林古戏台—1、地理位置:祁门县新安乡,距县城60公里;2、余庆堂古戏台,位于安徽省新安乡珠林村,距县城约75公里,古戏台约建于咸丰初期(1851-1853),为赵氏宗祠“余庆堂”之一部分,取“积善之家,必有馀庆”之意“余庆堂”,又称“龙溪天水万年台”。与其它宗祠一样,分前、中、后三进,所不同的是其前进建成戏台,天井两侧是观戏楼,与主戏台连成一体,建筑工艺讲究,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祠堂坐西朝东,戏台则坐东朝西,祠堂面积504.08m2,其中戏台和观戏楼占地面积136.72m2。古戏台台面距地面2m,分前台和后台,前台又分正台及两厢。正台为表演区,两厢为乐队伴奏所用。戏台前两侧建有两列看台,面积为38.12m2。我国古戏台各地现存不小,但像余庆堂这样内容丰富的,十分罕见。祁门古戏台群已被整体列为第六批国保单位,戏曲学者、古建筑研究工作者和游客们纷纷慕名而来,赞叹不已;3、最佳拍摄位置:馀庆堂内;4、最佳拍摄摄季节、时间:四季。
坑口—1、地理位置:祁门县闪里镇,距县城40公里;2、坑口位于祁于西闪里镇,距县城约45公里。坑口古名竹溪,又名竹源。文闪河于村前缓缓而过,两岸古木翠竹,郁郁葱葱,山光树影,倒映水中,村内房屋林立,粉墙黛瓦,古树参天,构成一幅绝佳的皖南山村风景画。村中的“会源堂古戏台”和 “敦典堂古戏台”为第六批国保单位。“会源堂古戏台”座落于县西闪里镇坑口村。祠堂始建于明万历15年(1587),后由陈枝山兄弟重建,享堂为民国11年(1922)重建。会源堂由戏台、享堂、寝堂三部分组成,总面积600平方米。古戏台坐南朝北,面积97.44平方米,两厢看台及天井206.56平方米。“敦典堂古戏台”地处坑口的潘村陈氏宗祠的“敦典堂”内。敦典堂古戏台坐南朝北,由门楼、戏台、廊庑和祠堂内享堂、寝楼组成,总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戏台、天井及廊庑面积170平方米;3、最佳拍摄位置:村后山拍全貌及沿河拍村景;4、最佳拍摄摄季节、时间:春季最佳。
茶园风光—1、地理位置:祁门县城;2、祁门是祁门红茶的正宗产地。祁门红茶采用传统工艺,并结合新技术,严格选料,精细加工,风格独特,品质优良。祁门红茶曾2次荣获世界博览会金奖,4次荣获国家金奖,是世界3大高香名茶之一,销往英、德、法、加拿大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较好声誉。茶山于1915年被当局农商部挂牌称为安徽模范种茶场;1917年改称农商部茶业改良场,属我国建立最早的茶叶科研机构的实践园地与作场;3、最佳拍摄位置:茶山公园山上、七里桥茶园山上;4、最佳拍摄摄季节、时间:春夏。
芦溪—1、地理位置:祁门县芦溪乡,距县城约60公里;2、芦溪村有正衍堂、聚庆堂2座祠堂,聚庆堂系村中郑氏宗祠,建于清代年间,占地面积707平方米,徽派砖木三进五开间,大门前青石抱鼓石一对,门额原有“柱国名家”匾额,祠堂主体架构风貌较好,雕刻工艺精湛,整体保存较好。芦溪傩舞历史悠久,又叫“平安舞”或“地戏”,演出多在正月或大喜之日,演出地点以祠堂为主,也在户外场地或人家厅堂。先行请神仪式,然后表演傩舞,沿村行傩,整个演出锣鼓铿锵,节奏鲜明,加之炮竹烘托,气氛非常热闹,为全村盛会。芦溪傩舞特点鲜明,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以芦溪傩舞为代表的祁门傩舞2008年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芦溪村为祁门安茶的原产地之一。安茶为历史名茶,创制于明末清初,产于祁门县西南芦溪、溶口一带,成品色泽乌黑,汤浓微红,味香而涩。安茶内销两广香港,外销东南亚诸国,被誉为“圣茶”。安茶抗战期间停产,20世纪80年代恢复生产。2008年,芦溪村被确定为安徽省第二批特色专业示范村,安茶确定为芦溪村主导产业;3、最佳拍摄位置:村祠堂对面山上,沿河坐船而下;4、最佳拍摄摄季节、时间:四季。
王村—1、地理位置:祁门、黟县两县交界,距县城约80公里;2、王村位于祁门、黟县两县交界处,系青弋江水系源头,距县城约80公里,该村42户,200余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特别是红色旅游优势十分明显,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自然风光优美,民风淳朴,是宜农、宜牧、宜旅的综合发展区。摄影景点为大片油菜花,及层层延绵的梯田,近有革命烈士墓及红军医院遗址;3、最佳拍摄位置:烈士墓边;4、最佳拍摄摄季节、时间:春季。
松潭—1、地理位置:祁门县祁红乡,县城30公里;2、松潭村属黄山市祁门县祁红乡,为皖赣两省交境、休(休宁县)祁(祁门县)两县交界处距县城30公里。海拔近1000米,村南有本乡最高峰栗树尖,海拔912米。全村戴姓居多。松潭,古称拜堂石,因村东南山中有奇石天成, 自上而下,三阶次第错落,传戴氏祖先曾在此以石为媒,拜堂成亲,是有此名。松潭村前的水口防风林,是祁门现存面积最大的古水口树林,面积达140多亩,宛如一道绿色屏障,庇护着全村世世代代。整个风水林浓荫密闭,古木参天,蔚然奇观。林中灌木丛生、幽兰瑞草遍地,春来花开烂漫,秋到红果累累。松潭有十景,即“拜堂奇石、清雅砚潭、西岭日落、东山月阑、古木通幽、笔松擎天、田园叠翠、山茶向晚、秋枫流金、冬桦银衫”;3、最佳拍摄位置:村后山上拍全景,村前下坡拍梯田,村口拍树林;4、最佳拍摄摄季节、时间:春秋最佳,雨后早晨有云雾。

 

http://www.ccths.com/Logoimages/2010927163427106.jpg

茶园风光

http://www.ccths.com/Logoimages/2010927163440642.jpg

冯家顶风光

http://www.ccths.com/Logoimages/2010927163453498.jpg

牯牛降风光

 

 

http://www.ccths.com/Logoimages/201092716358653.jpg

环砂

http://www.ccths.com/Logoimages/2010927163519989.jpg

降上风光

http://www.ccths.com/Logoimages/2010927163532396.jpg

九龙池

 

 

http://www.ccths.com/Logoimages/2010927163545310.jpg

坑口

http://www.ccths.com/Logoimages/2010927163558337.jpg

历溪(目连戏)

http://www.ccths.com/Logoimages/2010927163610295.jpg

芦溪

 

 

http://www.ccths.com/Logoimages/2010927163625897.jpg

伦坑

http://www.ccths.com/Logoimages/2010927163638870.jpg

七彩玉谷

http://www.ccths.com/Logoimages/2010927163651275.jpg

松潭

 

 

http://www.ccths.com/Logoimages/201092716376549.jpg

滩下

http://www.ccths.com/Logoimages/2010927163720577.jpg

王村

http://www.ccths.com/Logoimages/2010927163733775.jpg

珠林古戏台

 

 

http://www.ccths.com/Logoimages/2010927163748428.jpg

渚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